[本章目录]
[教学目标]
[学习引导]
[知识体系结构图]
[练习、作业与思考题]
[学习资源]
|
第十四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学习方式变革 [返回章节目录]

[14-2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国内外背景
在国外,以美国为例,自从1994年克林顿政府提出校校联网,每个教室都联入互联网的要求后,到1999年,已经有95%以上的公立学校联网,60%到70%的教师联网。虽然实现了硬件目标,但是软件建设及应用还没有跟上:联网学校37%用来查资料。网络新技术的大部分功能没有发挥出来。所以美国2000年教育技术高层论坛提出了“Digital Learning”,即“数字化学习”的计划,[以下楷书部分为链接](数字化学习(e-learning)是将新技术应用于远程学习的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和形式。它不仅可以跨越时空限制,具有互动性和一定弹性,同时又可以提供多层次多专业的课程学习,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该计划就是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思想指导下,师生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来丰富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推动人类信息化、现代化的发展。
在我国,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非常重视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应用。教育部部长及教育部都非常重视信息在学科课程中的应用,都非常重视学科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2000年10月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就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指出:
(1)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多模式地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3)要重视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4)要高度重视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