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目录]
[教学目标]
[学习引导]
[知识体系结构图]
[练习、作业与思考题]
[学习资源]
|
第十四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学习方式变革 [返回章节目录]

[14-2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内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完成相应的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教学方式。它的基本内涵如下:
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
这是指教师教和学生的活动在信息化的环境中进行。这里的信息化环境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络乃至互联网等和相应的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结合在一起的施教环境。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在这种环境中展开。
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者的学习资源
(1)教师开发和学生创作,把课程教学内容转化为信息化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习者共享,即可以把课程内容编制成电子文稿(可以用计算机和大屏幕投影仪直接演示,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的非书面形式文稿)、多媒体课件(能够同时应用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个以上不同类型信息的技术制做的课件)、网络课程(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等,教师用来进行讲授或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源;
(2)充分利用全球性的、可共享的信息化资源,作为课程教学的素材资源,如数字处理视频资料、音像资料、文本资料等作为教师开发或学习创作的素材,整合到课程内容相关的电子文稿、课件之中,整合到学习者的课程学习中;
(3)利用共享的信息化资源与课程内容融合在一起直接作为学习对象,供学生进行评议、分析、讨论。
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
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创作,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