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目录]

[教学目标]

[学习引导]

[知识体系结构图]

[练习、作业与思考题]

[学习资源]


第十四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学习方式变革      
[返回章节目录]

[14-2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三种整合模式的区别和实践
    三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模式的课程设计,都是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甚至,有时候,三种模式可以利用同一个任务进行驱动,使我们从表象上不能马上就区分出它属于哪一类课程。但是,由于三种模式的课程定位不同,导致相应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学生所需的必备技能等都不一样。
下面,我们就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要求学生用Word或PowerPoint完成作品)作为相同的整合任务,举例说明三种模式的区别。
    教学概述:
    学生从网络上(或实地调查)搜集有关杭州西湖的资料,或者有关“游在杭州,住在杭州,学在杭州,创业在杭州”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分析,并从各自的角度理解“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再用Word或PowerPoint以作文、幻灯片的形式完成作业,最后大家相互研究讨论。
    主要区别:

 

课程定位

教学目标

学生必备技能

课前准备

评价重点

1.从互联网下载资料。

2.引用网页上的图片、文字资料。

3.  信息加工、整理的能力。

1.  基本写作技能。

2.  从网络上查找资料的能力。

3.  PowerPoint或Word的使用。

教师提供有关杭州、西湖的网站地址。

作品内容与学习目标相吻合,布局设计精美,有自己的风格。

 

文(作

课)

1.懂得围绕要表达的意思选材、剪裁。

2.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安排材料。

3.根据所选材料组织成文,要求条理清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连贯。

1.会浏览网页。

2.Word的使用。

3.会清楚通顺、流畅地表达内容。

教师提供“杭州西湖”网页。

 

1. 文章的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2. 观察仔细,思路开阔,内容具体。

3. 组织材料的能力。

1.在任务引导下,利用各种资源(包括网络),收集相关资料。

2. 信息分类整理、加工处理。

3.分析杭州让人难忘的原因,写出考察体会或制作成幻灯片,进行交流。

4.体会生活与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会,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1.  利用互联网查找并下载有关的图表和文字资料。

2.信息分类整理的基本方法。

3.基本的写作技能。

4.PowerPoint或Word的使用。

1.教师只起组织、指导的作用,一般不为学生准备材料。

2.除了任务布置和最后的交流评价,整个研究过程基本在课外进行。

1. 课题研究计划的可行性、研究方法的有效性。

2. 每位学生的参与程度、协作意识。

3. 作品是否切合主题,内容的丰富性、合理性、创新性。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如果模式一(信息技术课程)中选取其他学科的知识作为任务,则与模式二的教学过程非常相似。它们的主要区别就在于两种模式教学目标和必备知识的相对应,以及评价的侧重点不同。在模式一中,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目标(未知),写作技能作为必备技能(已知),相应的评价重点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而模式二中,写作技能作为主要训练项目,而信息技术的使用作为学生已经掌握的必备技能,评价重点也转到习作要求上。而模式三中,侧重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能力的培养。对于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需要的学科知识,一般要求是必备技能(已知),或者能够自学的知识。
    《论学习方式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