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目录]

[教学目标]

[学习引导]

[知识体系结构图]

[练习、作业与思考题]

[学习资源]


第十五章 基础教育课程评价      
[返回章节目录]

教科书评价的标准指标体系 
    确定标准是对教科书进行评价的前提,而要明确标准,就必须确定进行教科书评价的维度和理念,也就是说,应从什么角度出发提出问题、收集资料、进行分析,应以什么理念为尺度来衡量、评价教科书的质量。从教科书在教学中的角色和作用出发,可以认为,教科书的评价有以下五个维度:
    (一)知识维度。即教科书以什么理念作为指导思想去概括人类的知识,或者说,选取什么样的知识来作为教学的内容,能否将学生学习的必要知识以恰当的方式汇集起来,这是分析评价教科书的一个很重要的维度。这一维度要衡量的是:
    教科书内容反映学科基本结构和发展方向的水平;
    教科书内容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必要性和典型性;
    教科书内容及组织、表达方式的科学性;
    教科书内容与学生生活环境的联系程度;
    教科书内容与其他学科的协调程度。
    (二)思想品德与文化内涵维度。即教科书必须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展现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潜移默化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和文化涵养,培养良好的道德风范,懂得尊重和善于吸收其它文化的营养,这是衡量教科书质量水平的另一个维度。这一维度要衡量的是:
    教科书所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教科书所体现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教科书在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精神和实践方面能力的水平;
    教科书对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倡导水平;
    教科书对中华文化和人类文化的认识。
   (三)教科书应适应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发展水平,这是衡量教科书质量 水平的第三个重要维度。这一维度要衡量的是:
    教科书能否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科书能否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
    教科书能否从多方面来强化学生的感知和知识发生过程;
    教科书对学生的起始程度要求是否适合预定发展目标;
    教科书是否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成熟程度,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
    (四)编制水平维度。也就是说,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教科书编写和出版制作水平也是衡量教科书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内容再好的教科书如果在编写和制作方面水平很低,其使用效果也不会好。这是衡量教科书质量的第四个维度。这一维度需考虑的问题主要包括:
    教科书的版式设计水平;
    教科书文字的编写水平;
    教科书插图与文字的配合程度及制作水平;
    教科书编写形式的丰富程度和相互配合水平;
    教科书的印刷工艺质量。
    (五)教科书的编写应适应当前的教育环境、学生和教师的实际,即教科书的使用过程不仅与教科书本身有关,还与教学环境、师资水平以及学生的情况有关。这是反映教科书质量的又一重要维度,这一维度需要考虑的问题主要包括:
    教科书与教师水平的适应程度;
    教科书与学生水平的适应程度;
    教科书与学校资源环境的适应程度;
    教科书与使用教科书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适应程度;
    教科书的教学设计与实际使用情况的符合程度;
    教科书预定的教学目标在实际中的达成情况。
    从这五个维度出发,可具体地提出教科书分析评价的标准,即必须有利于素质教育目标的落实,有利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有利于教科书的多样化和特色的创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