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基础教育课程评价
[返回章节目录]

[学习引导]
本章简介
1.我们认为课程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采用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对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等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途径的一种活动。
2.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课程评价的发展大约经历了四个时期:即测验时期、评价时期、描述和判断时期、建构时期,并且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评价理念、模式和方法,从每一种课程评价所体现的特定的价值观的不同,我们可把迄今为止的课程评价分为三种,即目标取向的评价、过程取向的评价和主体取向的评价。
3. 综观当前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课程评价改革在发展上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这对于我国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既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化反应方式,又倡导让学生在评定中学会合作。(2)以质性评价整合与取代量化评价。(3)强调评价问题的真实性与情境性。(4)评价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
4.课程评价方式的新发展
共讲述两个问题:(1)真正的评价范式之一:学生档案袋评价;(2)真正的评价范式之二:表现性评价
。
5.学生档案袋又被称为“学生成长记录袋”是档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师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的重要依据,它是以个人的方式经过长期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己学习过程和成果的信息、资料累积起来的集聚物。人们能够从学生档案中清楚地看到每个学生学习过程、发展和目标达成度的强与弱,从而为今后制定学习计划提供指导依据。
对学生档案袋评价的分类,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本章主要讲述了两种分类:格莱德勒的分类和比尔•约翰逊的分类。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档案袋,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学生档案袋,其基本的构成与特点是一致的:即都包括学生放入档案袋的内容、教师对学生档案袋的评价与反馈。
档案袋评价记录了学生在一定时期内的一系列成长历程,相对于笔试测验和其它评价而言,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1)能够提供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信息,促进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使评价与教学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2)能够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自我临控和自我反思,促进学生元认知(meta-cognitive)能力的发展。(3)能够全面反映学生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信息,促进评价的开放性与全面性。(4)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每次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5)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助于教师有针对的教学与指导。(6)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有助于形成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
档案袋评价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学生档案袋的效度很难保证。
第二,学生档案袋评价工作量太大,它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6.表现性评价是通过学生完成特定任务的外部行为表现来评价学生的评价方法。它是针对传统的纸笔测验(pencil-paper
test)而出现的,相对于传统的测验方式,表现性评价需要学生自己创造出问题的答案或用自己的行为表现来展示自己的答案,而不是从规定好的选项中选择出自己的答案。
一般来说,表现性评价的任务主要有六种类型:(1)结构性表现任务;(2)口头表达;(3)模拟表现性任务;(4)做实验或调查;(5)创作作品;(6)完成研究项目。
7.发展性课程评价是针对我国现行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如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评价内容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忽视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评价等,它体现了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最新理念。(1)课程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2)课程评价过程的动态化。 (3)课程评价主体的互动化。
8.
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应包括以下四个步骤,即:明确评价内容和标准、设计评价工具、对反映学习情况的资料进行搜集和分析、制定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
9.一般地说,促进学校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应包括以下四个步骤:明确评价内容和标准;设计评价工具;搜集和分析反映学校办学水平的资料;明确促进学校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即教学目标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教学内容设计要科学合理;教学策略要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学能力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10.
从教科书在教学中的角色和作用出发,可以认为,教科书的评价有以下五个维度:知识维度;思想品德与文化内涵维度;教科书应适应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发展水平;编制水平维度;教科书的编写应适应当前的教育环境、学生和教师的实际。
11.教科书的评价程序可分为五步:第一步是了解教科书的实体并据此对教科书做出一般性的介绍,介绍教科书的实体,列出所含的各种成分。第二步是收集反映教科书质量的静态和动态资料。这是教科书分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也是工作量最大的一环。第三步是从不同的维度对教科书进行定性分析。第四步是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评价教科书的有效性、可靠性、可行性和制作水平。
12.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
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突出考试的诊断性和发展性功能;考试的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应实行考试方式的多样化;适当地控制考试的次数;改革毕业考试、升学考试的命题
通过知识结构图,您可以全面了解本章重点,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安排学习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