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目录]

[教学目标]

[学习引导]

[知识体系结构图]

[练习、作业与思考题]

[学习资源]


第三章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     
[返回章节目录]

链接内容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具体目标4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因为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不可能,学生学习知识不是我们灌输进去的,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参与、探索、自我构建而获得的。因此,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使学生主动学习,获取适应社会和个人发展必须的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其次,注意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能力。信息素养能力是21世纪公民所必须具有的能力。培养信息素养能力就要实现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整合。这种整合是以课程为主体的整合,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学会使用计算机等多种信息手段,形成对信息的判断能力、选择能力及搜集能力和处理能力。课程实施的改革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任何一项课程改革不通过实施是不可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