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目录]
[教学目标]
[学习引导]
[知识体系结构图]
[练习、作业与思考题]
[学习资源]
|
第三章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
[返回章节目录]

[3-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课程改革的成就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提供了现实的基础(3-1-2-3)
课程改革如此的重要的被提出来,因为它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纵观中外教育改革,无不把课程改革放在突出的位置,把它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来加以改革和建设。
新中国成立50年来,基础教育课程经历了7次改革。在这7次改革中,在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大力协助下,每一次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并不断的推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发展。最近一次比较全面的改革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课程改革。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现有的体系和框架。在这期间,经过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的不懈的努力和实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以下的四个方面取得了突出的进展。第一,初步改变了国家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引入了地方课程,形成地方和国家二级管理的方式。这为以后的三级课程管理奠定了基础。第二,初步改变了必修课程一统天下的局面,增加了选修课程、活动课程,课程的结构有极大的改变。这为我们后来的课程结构的调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第三,初步实行统一要求前提下教材多样化的方针,推动教材多样化的发展。第四,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涌现出一批好的教学改革的典型。这些好的典型为我们进行新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些借鉴。可以说这些成绩的取得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新一轮课程改革正是在这些成绩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课程改革的经验,体现本土化,突出中国特色。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在知识经济、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时代的背景下,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而进行的,是历次课程改革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