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目录]
[教学目标]
[学习引导]
[知识体系结构图]
[练习、作业与思考题]
[学习资源]
|
第三章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
[返回章节目录]

[3-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3-2-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基础教育要以邓小平同志的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是统辖新课程的灵魂,是贯穿新课程的一条主线。
首先,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方针。其次,中国的教育不是自我封闭的,自我封闭的教育不可能进步和发展,中国的教育要走向开放,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认识中国,在世界与中国的交流中寻找自身的发展;最后,中国的教育应顾及两方面,一是站在现实预测未来,二是依据未来预测反映现实,从而在现实和未来之间的差距中寻求自我发展的推动力。也只有以三个面向为根本的指导方针,作为教育变革子系统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才能更具有前瞻性,才有发展的动力。
课程改革的基本的目标是推行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在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逐渐形成的,自素质教育提出以来,素质教育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把素质教育引向深入,更大地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成为社会的共识,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旋律。1997年9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烟台召开的素质教育的会议上,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此后,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基本确立基础教育改革的体系。[相关图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