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目录]

[教学目标]

[学习引导]

[知识体系结构图]

[练习、作业与思考题]

[学习资源]


第三章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     
[返回章节目录]

链接内容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具体目标1)

这一目标强调的是课程功能的转变,课程的功能将从狭隘单一的注重知识的传授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和学会做事转变。要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最为重要的是课程观念的变革。没有观念的变革,课程改革就难于实现。

首先,我们应根据基础教育自身特点和时代发展的特点,认定哪些是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须的知识、重新界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概念,把一些适合当代的基本的内容纳入其中,如英语的基本能力,信息素养能力是现代社会公民所必须的。

其次,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以前,我们最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很少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我们过去采用的大多是学生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训练方式,这种方式保证学生获得很高的分数,这样往往掩盖了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的缺陷,学生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来学习往往被忽略。新课程关注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学习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因此,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关键。

最后,尤为重要的是,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通过学习知识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一定的社会的责任感,并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为人民服务。利用这一过程,使学生有正确的人生抉择,这对学生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