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
[返回章节目录]

链接内容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具体目标2
这一目标旨在改革课程结构。课程结构的问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问题。
首先,改变课程结构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状况。因为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的经验是构建知识的基石,儿童的世界也是一个相互联系丰富多彩的世界,过多强调学科本位,不仅人为地割裂了各种知识的联系,不利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妨碍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忽视了儿童的间接经验,忽视儿童知识的建构,儿童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不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减小学校对儿童的吸引力,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伤害。
其次,在课程结构的调整上,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为必修课。综合实践活动由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构成。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儿童与社会实际的联系,增进儿童对社会的了解,构筑儿童活生生的世界,使学校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最后,课程结构的改革突出了课程的均衡性和选择性。通过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通过学校自主开发课程,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创造条件,使课程结构适应地区、学校的特点,保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