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所在位置>> 当代部分 >> 新时期小说>>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四章 新生代小说

    

一、新生代作家类型


    毕飞宇、鲁羊、韩东、朱文、陈染、林白、徐坤、邱华栋、刁斗、刘继明、何顿、海男、述平、东西、张旻,被评论界称为"新状态作家"、"晚生代作家"或"60年代出生作家"等。这些作家在文学风格上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至少存在三种不同的写作类型:
    其一是哲学型(或技术型)。这类作家继承了80年代先锋小说的文本探索风格,仍以对深度主题的哲学化表述为主.因而文本的晦涩与技术上的实验色彩可以说与80年代先锋作家一脉相承。这类作家的代表人物有毕飞宇、鲁羊、刘剑波、东西等。
    其二是私语型。这类作家的小说重在表达纯粹私人化的生活体验,个体的边缘性的经验在文本中被强化到了一个突出甚至极端的地位。这些小说尽管在形式上仍坚持着先锋小说的实验性,但对于读者来说,形式也只是他们私人经验的附庸或陪衬,它几乎被那种梦幻般的个体心理体验的宣泄所淹没了。这类作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是上一节已谈到的几位女性作家,如陈染、林白、海男等,男作家中张旻的写作也有此倾向。
    其三是写实型。这类作家以对于当下现实的书写为主,文本送发出浓郁的时代心理写实气息,对90年代的商业语境下的种种生存现实进行了全方位的透视与描写。这些作家基本上已经放弃了先锋小说的技术实验色彩,而是追求一种朴素的与生活同构的叙事方式,作品具有强烈的生活感和现实感。这类作家的代表人物是何顿、朱文、韩东、邱华栋、述平、徐坤等。
    但要指出的是,强调他们的差别并不意味着就不具有相似性。首先,新生代作家是90年代边缘化文学语境的产物。在边缘处写作、在边缘处叙述对于作家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想象力,以及随心所欲地营构真正属于自己的个人话语,无疑是十分有益的。他们能够以一种宽容、平和、同情、谈泊、超越的心情来观照、理解和表现生活。边缘化是文学的个人化得以真正实现的现实前提。在90年代新生代作家这里,个人的声音开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调,文学的面貌也正由此经历首从集体性风格向个体性风格的转型。有评论指出,在这些作家中"统一的"小说发生了根本的裂变。他们不想为了某种非此即被的小说观念写作;更不愿为某种非此即彼的生活规范所牵制,而是力图在裂变所产生的缝隙中争取写作和生存的空间。小说由此变成了或此或彼的精神行为。其次,新生代文学又是对80年代以降当代先锋文学的一个自然接续。先锋小说对于新生代作家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一方面他们以对于文学观念的全面背叛和对于各种文学形式的成功演练,作为一种文学成果被新生代作家完整继承了下来,垫高了他们的艺术起点,也使他们的个人化的文学风格真正能以一种轻装上阵的方式展开;另一方面,先锋小说的困境、失误和矛盾也成为一面镜子,使新生代作家避免和减少了重蹈覆辙、再走弯路的可能。

    二、新生代作家特质
    新生代小说的全部独特性和个人性,首先表现在他们对于存在的态度以及对于"存在版图"的体认、言说和"绘制"上。他们对于小说与存在关系的个人化的理解以及与这种理解相伴的他们的独特的写作姿态,使他们与流行的写作区别了开来。唯一标识新生代作家个性的写作姿态,就是一种"在边缘处叙述"的姿态。对这个汉语词组有两种阅读方法,一是"在边缘处叙述",一是"在边缘处叙述",它们分别代表了新生代作家人生和小说的不同方面。一方面.在新生代作家这里,"写作"已经被等同于生活本身,他们中的不少人都辞去公职而以写作为生。所谓"在边缘处",既是对他们文本状态的描述,更是对他们生命状态的描述。这是小说家的人生方式和小说方式的同构与重迭。对于存在无限可能性的开掘和对于小说无限可能性的寻找,是作为两个相互依存的环节统一在他们的"写作姿态"里的。这种小说方式和人生方式重合的写作姿态,不仅直接导致了新生代作家对于自我经验的偏执与坚守,而且也使得他们"在边缘处叙述"的小说理想得以真正成为可能。在这个意义上,"在边缘处叙述",可以说是新生代小说区别于以往的任何小说,也区别于同时代的其他形式的小说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在边缘处叙述"意味着对于自我个人经验的强调和对于公众经验的远离,意味着对于小说叙事传统的拒绝,意味着个人化经验对于小说技术和观念的全面超越,意味着自由的莅临和自我的重新发现。
    另一方面,"在边缘处叙述"表现在新生代小说的艺术形态上又体现为一种返朴归真的艺术境界的实现。这种艺术上的"返朴归真"当然也主要是针对先锋小说的参照系而言的。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叙述人的返朴归真。前期先锋小说的叙述基本上是一种贵族化的高调叙述,它维系着作家自我的乌托邦情结。而新生代小说中的叙述者则大都被还原为以主人公形态出现的与作者具有生命同构性的世俗性、欲望化的生存个体,更真实也更具有生命意味。二是叙述方式的返朴归真。新生代作家在叙述中已经放弃了文本游戏和技术表演的倾向,而试图返回小说叙述的初始状态,生活的流程和故事的流程紧紧联系在一起。三是语言的返朴归真。新生代小说中的语言已经背离了欧化风格和华丽色泽,方言、口语和本色生活语言构成了新生代文本的主体。新生代作家以朴实无华的文字讲述首一个个当下的生活故事,这些故事具有着原初、真实的生命气息和粗糙、质朴的形态,没有艺术上的雕琢和安排,甚至比现实主义的叙述还要本分。从新生代作家的文本来看,经验化立场对新生代小说的影响则又更为直接和具体。
    其一,经验表现城的拓展与存在可能性的挖掘。在新生代小说中,经验主要呈现为两种形态:一是欲望化形态,一是私人化形态。就前者而言,何顿、朱文、张旻、刘继明、邱华栋等人的小说,对于世纪末中国社会的欲望化生存表象所进行的多方位的表现和描述是新鲜的。他们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切入了当下社会和当下个体的生命真实和存在真实。何顿对于小中产者积累财富过程中无限膨脓的人生欲望的纪实,邱华校对于都市"顽主"追逐金钱、游戏爱情的欲望化生命的放大……都是对于我们当今时代的一部分人的生存只观和心理氛围的成功素描。就后者而言,新生代作家文本中的经验又完全是一种个性化、私人化的经验。可以说,新生代小说的个人化风格首先就直接来自于他们个人化的经验。这种"经验"一方面对于公众体验来说是全新的、陌生的,另一方面也是对于我们的既有文学传统的封闭格局的一种打破和拓展。他们使人类的一切经验都得到了敞开并从容地进入了文学的领地。实际上,无论是"欲望化经验",还是"私人化经验",在新生代作家这里都只是寻找和发现生活与存在可能性的艺术手段。对于经验的强调表面上似乎是一种内缩和封闭的姿态,但实质上却是以一种私人化的方式延展了小说的艺术空间。
    其二,哲学化主题的生命性。新生代作家显然并不满足于对生活和现实表象的书写,相反他们倒是时常在他们的文本中表现出了穿越生存表象而直抵生存本真的愿望,这也使得他们的小说对人类生存的关怀总是透发出一种浓重的哲学意味。某种意义上说,陈染等新生代作家的价值正体现在他们对于"存在"进行哲学思索的巨大深度上。不过,不同于肋年代先锋作家的地方在于.陈染等人的哲学性主题不是观念性而是体验性的。他们的小说总是充满一种真实的生存痛感。他们以个体生命经验的方式切入对于存在的哲学追问,根本上超越了前期先锋作家对于西方现代派理念的观念性认同、趋附与模仿,从而赋予了其哲学主题以强烈的生命性和真实性。陈染是当今作家中对于个人化的风格追求比较绝对的一个。在她充满女性自我经验的小说中,对于人类生存之痛的抚摸与言说是尖锐而触目惊心的。她勇敢地暴露和敞开了她所体验和感受的全部生命之痛,在《时光与牢笼》、《无处告别》、《潜性逸事》、《巫女与她的梦中之门》、《饥饿的口袋》等小说中我们都发现作家对于"存在"哲学思索的鲜明生命性和体验性。现实世界中的陈染和小说世界中那些陈染的创造物是有着互文性、同构性和互为阐释的生命关系的。而张旻的《校园情结》等小说对于知识分子意淫心理经验虚拟化的表现,邱华栋的《环境戏剧人》、何顿的《无所谓》等小说对于城市多余人、空心人、流浪者放荡飘泊的欲望化生存表象的白描,也都在具有强烈现实感和经验性的人生画面中触摸到现代人的生存因境和心灵的痛楚。
    在肯定新生代小说在写作方式上的意义的同时,也应看到新生代小说仍然有着其局限性。意义和美感的缺失、叙述的琐碎与粗鄙化、理性力量的不足、作品气度和格局的狭窄、自我重复与模式化倾向都是阻碍新生代小说向更高境界迈进的拦路虎。

第二十三章 陆文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