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所在位置 >> 课程安排 >>  表(一) () () () () () () () [回首页]  [当代部分]

章节及课时

内容要点及重点

必读书目

中学课文

备注

第一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一)

(4课时)

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一) 文学革命的发生

1、 发生的背景
2、 大致过程:酝酿—提出—声援—响应
3、 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

(二) 文学革命的发展

1、 促进发展的条件(十月革命)
2、 其发展体现在:
①文学内容的大革命;
②文学形式的大解放;
③文学观念的大变化;
④外国文学的大量介绍。

△ (三)文学革命的伟大意义与缺陷

二、新文学社团的涌现

(一) 最初涌现的文学社团:

文学研究会、创造社、语丝社、未名社、新月社;湖畔社

(二) 社团活动取得的面绩;

1、 涌现了一批有成就的作家,促进了创造发展;
2、 推动文学流派的形成(主要文学社团的文学主体)
3、 对封建复古派的斗争取得胜利

三、新文学初期的理论建设

胡适、周作人的文学理论

四、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

1、 理性精神的显现
2、 感伤情调的流行
3、 个性化的追求
4、 多样创作方法的尝试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文学运动史料》第二册)

《文学研究会宣言》

茅盾:《关于文学研究会》、《编辑余谈》

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

  标有“△”者为教学重点或教学难点
第二章 鲁迅

(10课时)

一、 生平和思想发展

1、 早期的创作准备(1881—1918)身世要点、教育思想特征

△进化论对思想和创作的影响

2、 前期的经历、创造概况和思想特征(1918—1927)

3、 后期的经历、创作概况和思想特征(1927—1936)

△ 4、鲁迅的文学史地位

二、《呐喊》与《彷惶》

1、 创作意图

△ 2、五四前夕“显示了实绩”的三篇作品

△ 3、社会现象的深刻剖析(分人物类型讲)

4、 艺术特色

① 清醒的现实主义

② “画眼睛”和“灵魂”手法

③ 民族特色

④ 人物与环境的典型化方法

三、《阿Q正传》

1、基本内容

△ 2、阿Q形象

① 典型性问题

② “精神胜利法”

③ 阿Q的“革命”

△3、主要艺术成就

四、《野草》和《朝花夕拾》

1、《野草》内容上的杂糅深奥与艺术上的多重融汇

2、《朝》内容上的深入开掘、风格上的诗与喜剧的结合

五、《故事新编》

△ 历史小说《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

①历史和神话题材与现实之间

②“油滑之处”

六、杂文

1、“鲁迅杂文”界说、文学史地位

2、 前期杂文集及主要内容和代表作品

3、 后期杂文集及主要内容和代表作品

△ 4、艺术特征

逻辑性、形象性、抒情性、讽刺性、语言风格

读一部鲁迅“传”或“评传”,如王晓明的《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

《呐喊》 《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

《社戏》

《一件小事》

《故乡》 初中

《药》

《祝福》

《阿Q正传》(节选) 高中

《〈呐喊〉自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藤野先生》 初中

《范爱农》 高中

《论雷峰塔的倒掉》

《“友邦惊诧”论》(初中)

《纪念刘和珍君》(高中)

《拿来主义》

《丧家的资本家的走狗》

《为了忘却的纪念》

《文学和出汗》

《中国人失掉自人力了吗?》

录相:鲁迅传

《孔乙己》

《祝福》

《阿Q正传》

第三章 小说(一)

(8课时)

一、问题小说

1、 冰心“问题小说”的积及意义,局限与主要艺术特色

2、 “问题小说的其他作者:王统照、许地山、庐隐

二、人生派小说的代表作家:叶绍钧

1、 创作道路简述

早期文学倾向:“爱”与“美”

早期以教育界生活为题材的小说的主要艺术特色

创作思想及内容的变化

△ 2、分析《倪焕之》

思想、艺术成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乡土写实派小说家

王鲁彦、彭家煌、台静农、许钦文、蹇先艾、许杰、废名

四、“自叙传“抒情小说

1、郁达夫的创作道路及各阶段的代表作品

△ 早期小说与《沉沦》

△ 基本创作倾向与特色

2、创造社其他作家作品

冰心:《超人》

王统照:《湖畔儿语》

许地山:《缀网劳蛛》

庐隐:《海滨故人》

叶绍钧:《潘先生在难中》 《倪焕之》

郁达夫:《沉沦》 《春风沉醉的晚上》

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古代英雄的石像》《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