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章节及课时 |
内容要点及重点 |
必读书目 |
中学课文 |
备注 |
|||
第一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一)
(4课时) |
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一) 文学革命的发生 1、 发生的背景 (二) 文学革命的发展 1、 促进发展的条件(十月革命) △ (三)文学革命的伟大意义与缺陷 二、新文学社团的涌现 (一) 最初涌现的文学社团: 文学研究会、创造社、语丝社、未名社、新月社;湖畔社 (二) 社团活动取得的面绩; 1、 涌现了一批有成就的作家,促进了创造发展; 三、新文学初期的理论建设 胡适、周作人的文学理论 四、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 1、 理性精神的显现 |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文学运动史料》第二册) 《文学研究会宣言》 茅盾:《关于文学研究会》、《编辑余谈》 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 |
标有“△”者为教学重点或教学难点 | ||||
第二章 鲁迅
(10课时) |
一、 生平和思想发展
1、 早期的创作准备(1881—1918)身世要点、教育思想特征 △进化论对思想和创作的影响 2、 前期的经历、创造概况和思想特征(1918—1927) 3、 后期的经历、创作概况和思想特征(1927—1936) △ 4、鲁迅的文学史地位 二、《呐喊》与《彷惶》 1、 创作意图 △ 2、五四前夕“显示了实绩”的三篇作品 △ 3、社会现象的深刻剖析(分人物类型讲) 4、 艺术特色 ① 清醒的现实主义 ② “画眼睛”和“灵魂”手法 ③ 民族特色 ④ 人物与环境的典型化方法 三、《阿Q正传》 1、基本内容 △ 2、阿Q形象 ① 典型性问题 ② “精神胜利法” ③ 阿Q的“革命” △3、主要艺术成就 四、《野草》和《朝花夕拾》 1、《野草》内容上的杂糅深奥与艺术上的多重融汇 2、《朝》内容上的深入开掘、风格上的诗与喜剧的结合 五、《故事新编》 △ 历史小说《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 ①历史和神话题材与现实之间 ②“油滑之处” 六、杂文 1、“鲁迅杂文”界说、文学史地位 2、 前期杂文集及主要内容和代表作品 3、 后期杂文集及主要内容和代表作品 △ 4、艺术特征 逻辑性、形象性、抒情性、讽刺性、语言风格 |
读一部鲁迅“传”或“评传”,如王晓明的《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
《呐喊》 《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 |
《社戏》
《一件小事》 《故乡》 初中 《药》 《祝福》 《阿Q正传》(节选) 高中 《〈呐喊〉自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藤野先生》 初中 《范爱农》 高中 《论雷峰塔的倒掉》 《“友邦惊诧”论》(初中) 《纪念刘和珍君》(高中) 《拿来主义》 《丧家的资本家的走狗》 《为了忘却的纪念》 《文学和出汗》 《中国人失掉自人力了吗?》 |
录相:鲁迅传
《孔乙己》 《祝福》 《阿Q正传》 |
|||
第三章 小说(一)
(8课时) |
一、问题小说
1、 冰心“问题小说”的积及意义,局限与主要艺术特色 2、 “问题小说的其他作者:王统照、许地山、庐隐 二、人生派小说的代表作家:叶绍钧 1、 创作道路简述 早期文学倾向:“爱”与“美” 早期以教育界生活为题材的小说的主要艺术特色 创作思想及内容的变化 △ 2、分析《倪焕之》 思想、艺术成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乡土写实派小说家 王鲁彦、彭家煌、台静农、许钦文、蹇先艾、许杰、废名 四、“自叙传“抒情小说 1、郁达夫的创作道路及各阶段的代表作品 △ 早期小说与《沉沦》 △ 基本创作倾向与特色 |
冰心:《超人》
王统照:《湖畔儿语》 许地山:《缀网劳蛛》 庐隐:《海滨故人》 叶绍钧:《潘先生在难中》 《倪焕之》 郁达夫:《沉沦》 《春风沉醉的晚上》 |
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古代英雄的石像》《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