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章节及课时 |
内容要点及重点 |
必读书目 |
中学课文 |
备注 |
|||
第十三章 小说(二)
(8课时) |
一、左翼小说
1、 蒋光慈等的“革命小说” 《小年漂泊者》,汪中流浪历程的意义 △ 《短裤党》:题材意义。共产党人形象文学史意义及其缺。 △ 《咆哮了的土地》:“崭新的题材与人物”。 蒋光慈的文学史地位:普洛文学自觉与最早的实践者。 2、 柔石的《二月》、《为奴隶的母亲》 中篇《二月》 △ ①肖涧秋形象及典型意义 ②艺术特色——叙事优美、语言流畅具有诗意 短篇《为奴隶的母亲》 ① 春宝娘的遭遇,性格特征及其典型意义。 ② 白描手法。典型而生动的细节。严谨的结构。 3、 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 4、 叶紫的《丰收》 ① 抗租斗争的题材及其强烈的现实战斗性 ② 云变普叔、立秋两代农民形象的特点 ③ 经生产过程为情节线的构思特点 5、 艾芜的《南行记》 《南行记》的题材的特殊性 △ 代表作《山峡中》分析 ①“野猫子”的形象特征及其社会意义 ②浪漫色彩与生活实感的统一 6、 萧军、萧红与东北作家群 萧军《八月的乡村》的基本内容; 陈柱与李大娘形象的特点; 鲁迅对《八月的乡村》的评价 萧红的《生死场》的结构与内容; 老赵的斗争、消沉与觉醒; 鲁迅对《生死场》的评价; 《呼兰河传》评析 二、京派小说与其他独立作家的小说 1、 京派小说的特色 2、 李劼人的《死水微澜》 ① 独特的题材 ② 罗歪嘴、蔡大嫂和顾天成形象 ③ 主要艺术特点 三、海派小说 1、早期海派小说 张资平、叶灵凤等的小说 2、新感觉派小说 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 |
《二月》《为奴隶的母亲》
《莎菲女士的日记》 《丰收》 《山峡中》 《生死场》 《呼兰河传》 《死水微澜》 《新感觉派小说选》 |
录相
《鲁迅与柔石》(电视剧) 《死水微澜》(电视剧) 《生死场》(话剧) |
||||
第十四章 新诗(二)
(6课时) |
一、殷夫的诗歌
1、 前期诗集《孩儿塔》的主要感情特征 △2、后期红色鼓动诗 ① 主要内容 ② 艺术特色 二、中国诗歌会及代表诗人薄风 1、中国诗歌会的性质、成立时间、创作主张 △ 2、蒲风诗歌的两类主题 “农村从苦难到觉醒的革命变革”——《茫茫夜》 “人民抗战以图存的强烈要求”——《我迎着狂风和暴雨》 三、臧克家的诗歌 1、 对新诗坛的意义:一阵清新的风;反映农村生活 △ 2、诗集《烙印》的特点:凝练、朴实、深沉的风格 3、诗集《罪恶的黑手》的特点:内容方面,竭力抛开个人的坚韧主义而向实际着眼;在外形上想脱开过分拘谨向博大雄健处走。 四、后期新月诗派 五、戴望舒与现代诗派 1、 三十个代的现代诗派 2、 早期诗歌《望舒诗稿》的特点:感伤气息:中国古典诗与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双重影响: △《雨巷》 3、 后期诗集《灾难的岁月》:艺术格调的明朗化。 △ 《我用残损的手掌》 六、“汉园”三诗人: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 |
殷夫:《血字》《别了,哥哥》
臧克家:《老马》 戴望舒:《雨巷》《我用残损的手掌》 卞之琳:《断章》 |
|||||
第十五章 散文(二)
(2课时) |
一、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
二、“鲁迅风”杂文 瞿秋白的文艺批评与杂文 《鲁迅杂感选集序言》简介 △杂文《一种云》简析 三、多样风格的散文 四、报告文学与游记 1、 早期散文、报告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简介 2、 左联时期的报告文学 3、 《包身工》等作品 |
《一种云》
《包身工》 |
《包身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