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
课程内容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课程的决策者要从包含大量内容的学科领域中选择出适合于学生学习的内容,需要做出正确的专业判断。一般来讲,学生“可学的”总比学生“能学的”多,或者说人们认为学生应该学的,要比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学的多,特别是在人类知识总量快速发展的今天,这种矛盾就更加突出。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过程,既是课程的设计者对小学阶段学生应当和可能学习内容与活动做出判断的过程,也包括课程实施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再次选择与判断。一些内容单独看起来可能是重要的,但从数学学科的整体上看,当其作为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时,就存在一个选择性的问题,设计者需要在众多内容中寻找一种“平衡”。而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时也需要对内容的取舍和组织做出恰当的判断。因此,就广义上讲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包括确定课程内容标准,选择和编排教材,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取舍和组织。 人类文明的发展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包括数学科学领域的内容。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我们不能指望学生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也没有必要让学生掌握全部的数学知识内容。因此,必须从众多的数学科学内容中精选一些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一般来讲,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一、依据数学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对课程内容的选择起着指导作用。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须依照本门学科所确定的目标,有什么目标,就应当有什么内容与其相适应。课程目标在结构、取向和范围上的改变,都会引起课程内容的变化。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阐述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目标是确定课程内容的主要依据。在选择和确定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时应充分考虑相应的课程目标。第一章“小学数学课程目标”中阐述了不同时期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是确定数学课程内容的重要依据之一。1992年义务教育大纲确定三个方面的目标,即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思想品德教育,并且每一个方面都包括若干项具体要求。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应体现这些方面的要求,如,数量关系和空间图形的基础知识,整数、小数和分数运算等。新的课程标准中强调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等。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应当为学生提供机会去体会、观察和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联系,选择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现实社会的内容。象下面这样的内容有助于该项目标的实现。 例1 某学校为每个学生编号,设定末尾用1表示男生,用2表示女生;9713321表示“1997年入学的一年级三班的32号同学,该同学是男生”.那么,9532012表示的学生是哪一年入学的,几年级几班的,学号是多少,是男生还是女生? 例2 调查“你是否喜欢数学课”,分别用5,4,3,2,1代表从最喜欢到最不喜欢之间的五种程度,你选哪个数,并做出简单说明。如果小明选择2,说明什么?如果小立比较喜欢数学,他最可能选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