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班级授课制的两种变式 班级授课除了上边介绍的三种具体形式外,还有若干变式。我国普遍采用的班级授课的变式有两种:一是“复式教学”,一是“现场教学”;它们在我国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占有一定地位。 (一)复式教学 复式教学是指一个教师在同一教室进行的一堂课上给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仍然保留了班级授课的所有特点,如班级、课堂和统一时间等,所不同的只是教师在一节课内要巧妙的同时安排几个年级或班级的活动。它主要适合于学生少、教师少、校舍和教学设备条件较差的地区,对于普及农村和山区教育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合理安排、组织得当的复式教学也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不过,复式教学也存在许多先天缺陷,例如,学生获得教师直接指导的时间少于单式教学,不同年级或班级的学生同在一个教室学习相互之间干扰也较多,教师的工作量较繁重,等等。 (二)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也是班级授课的一种变式,它对于加强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扩大学生的信息来源具有重要意义。现场教学仍然保留了班级授课的基本特点,但在教学活动进行的地点、施教的人员以及教学的时间限制上与校内课堂教学又有所不同,现场教学的地点不在教室而在事物发生、发展的现场;教学人员可能是任课教师,也可能是现场有关人员或二者协同进行;上课时限也可长可短。 现场教学有利于使学生把直接看到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并了解运用书本知识的场合;现场教学扩大了学生的信息来源并改变了信息的性质(由文字、语言到实物、实情),有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消化、巩固和系统化;现场教学往往同参观、实习等方法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克服课堂教授的某些缺陷,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新鲜感,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现场教学也由其局限性,即在实践中,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教师并不可能组织大量有效的现场教学活动,因而它的使用是有限的;而且,由于只能使学生了解周围现实的局部情况或局部过程,它不可能取代系统的课堂讲授,只能作为课堂讲授的一种辅助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