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班级授课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其主要工作是课堂教学。切实搞好课堂教学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根本保证。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为了更好地备课、上课、评价课,还应该了解一节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 (一)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并具有一定的可测性。 无论是进行教学设计还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明确的是“经过教学后学生将会有那些变化?”,即教学目标的界定。传统的教学目标偏重于知识,覆盖面不全,表达笼统、抽象,很难测量目标达到的程度,有时虽有能力要求,但缺乏明确可测量的由高到底的层次规定。而且这些要求也是以教师为主体,指令性的,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因此,教学目标要覆盖面广,既有知识方面的要求,又有不同层次的能力要求,同时要重视过程性目标和情感性目标。在知识、技能、能力的表达要求上,尽量采使用获得性或行为性动词。如,会算、把……分类、能说出……之间的关系、用直线把……连起来、会画出、……等等。*指明动词作用对象。如“会计算(动词)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和(对象)”。*指明工具、限制或特殊条件。如,使用计算器、一分钟以内、用圆规、……等等,以便测量。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教学目标都可以测量,如情感性目标、体验性目标等等,教师制定目标时同样应给与重视。 (二)教学内容合理恰当 每一节课都应当是有针对性的,没有一个适合任何学生的教材和教案。教师设计一节具体的课时,都应当把它当作一个创造性的活动。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充分考虑当时当地的教学条件,确定恰当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才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不考虑学生实际,不分析和利用现有条件的课堂教学设计,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依据以下几方面: 1、 依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在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的基础上制定的,它决定了教学的方向,因此,是教学内容选择的根本依据。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在数量上应是足够的,要有足够的具体事件以过渡到抽象结论,应该反映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2、依据现行大纲与使用的教材。大纲规定了进度与深广度,教材提供了教学范例,它们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在设计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将大纲、教材作为主要参照,合理利用。 3、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内容所提供的情境与条件应是学生所熟习的,否则会增加学生对学习内容理解的难度。同时,教学内容的难易应基于学生的原有水平,设计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能够“跳一跳摘桃子”。 (三)教学方法灵活实用,具有启发性。 根据具体的目标和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并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具有启发性,为学生留有一定的探索与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多向交流,让学生自己表达对问题的看法。同时照顾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 (四)教学组织具有条理性、教师语言简洁生动,教态亲切。 教师应有条理地组织课堂教学,事先周密考虑一些细节问题,如时间分配、板书设计、教学手段等等。语言既要科学准确,又要使学生准确理解,并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效果良好 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教学效果好的重要标志就是没一个学生是否都有收获,都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