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内容>>第一章>>第二节
   上一节 | 下一节 

    2、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1839年8月初,林则徐在广东收缴和销毁鸦片的消息传到了英国,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及鸦片贸易集团立刻发出一片战争喧嚣。他们纷纷致书英国政府,主张立即发动侵华战争。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既是英国资本主义扩张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英国政府蓄谋已久的政策。鸦片战争前的1837至1838年间,英国正处于第二次经济危机之中。为摆脱困境,转嫁危机,英国资产阶级加紧对外扩张。1839年10月1日,英国召开内阁会议,讨论并决定武装侵略中国。
    1840年6月,乔治·懿律率领由兵船16艘、武装汽船4艘、运输船28艘、士兵4000余人(后增至15000人)、大炮540门组成的“东方远征军”,相继从印度、开普顿等地到达中国广东海面,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开始。
    3、战争的三个阶段
    第一次鸦片战争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经历了三个阶段。
    战争的第一个阶段,自1840年6月下旬英军封锁珠江口至1841年1月下旬清政府对英宣战之前,历时约7个月。在这个阶段,英军实施封锁珠江口、占领定海、北上天津以武力逼迫清政府就范为主要内容的侵略方案;中国方面除广东积极备战外,总体上持消极抗战的态度。由于道光皇帝采取“羁縻”政策,林则徐、邓廷桢等抵抗派遭到打击和排挤,妥协派琦善、伊里布等逐渐取得了对英交涉的大权,义律向琦善提出割地丧权的所谓“穿鼻草约”。
    战争的第二阶段,自1841年1月27日清政府对英宣战始,至5月27日《广州和约》订立为止,历时4个月。在这个阶段,清政府虽然宣战,但并无真正抗战的决心。道光皇帝派往广州主持军事的奕山、杨芳等官僚昏庸无能,在对英作战中一触即溃,终于签订了屈辱的《广州和约》。广州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对奕山等向英军的求和行径无比愤怒,奋起抗击英军,爆发了三元里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战争的第三阶段,自1841年英军再度进攻厦门开始,至1842年8月29日签订《南京条约》为止,历时一年。在这个阶段,英军以进攻江浙地区为重点,以武力逼迫清政府彻底就范。清政府虽调集重兵赶赴浙江,但在前线溃败后便一意求和,最后被迫在南京订立了城下之盟。
    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结束。中国所进行的反对英国侵略的战争,是正义的自卫战争,得到广大人民和爱国官兵的支持。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腐朽和经济、科学技术的落后,在于清政府的昏庸愚味。战争的失败,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使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