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内容>>第一章>>第五节
   上一节 | 下一节 

第五节  智者运动

    1.关于智者及智者运动
    所谓“智者”,指的就是具有智慧的人。最初在希腊文中它表示的是音乐家、诗人、预言家。直到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智者”才开始专指那些以传授智慧为职业,并且在公共事务中有所成就的人,他们主要讲授修辞学(说话的艺术)、雄辩术(争辩的艺术)和辩证法(据理论证的艺术)。智者运动是在公元前5至4世纪发生的一场广泛的社会思潮,它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哲学领域,但它对哲学的发展、方法等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智者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是社会进步的反映和政治生活的需要。随着希波战争的结束,希腊城邦进入了繁荣时期,希腊社会开始从氏族的农业经济向以工商业为主的城邦经济过渡,以雅典政治为首的民主政治制度日益完善。由于生产发展和文化的繁荣,需要有人公开地进行专门知识的传授。并且雅典逐渐成为希腊文化的中心,其戏剧、建筑、雕塑等成就均辉煌显著。雅典社会的文化气氛也十分浓厚,对典雅和奢华生活的追求成为社会流行的风气。希腊人认为文雅的行为举止和适宜的行为表现都需要通过语言的表达来实现。语言虽然是人的天生能力,但却可以通过后天的追求和训练得到充分的发挥。希腊著名的三大悲剧作家之一的索福克勒斯说过:“语言和思想快如风,他教会自己的是公共生活的文明气质,同时也教会自己如何避免天空的云雾和暴风雨点的袭击。” 文明的思想、恰当的语言和良好的举止对于希腊人来说是密不可分的,他们把智慧看作是“逻各斯”的艺术,在这个意义上,智慧就是用优雅的语言来表达思想的艺术,而“智者”就是专门传授这门艺术的教师。另外,由于民主制的繁荣,希腊的政治舞台上充满了激烈的竞争,公民们可以在公民大会上对城邦的大事按照自己的意见,符合逻辑、能言善辩地发表演说,选举、诉讼成了政治生活的常事。雅典民主制度下的竞争通常主要是通过人们的演讲和辩论来实现的。只有那些能言善辩、巧于辞令的人,才能在公民大会和陪审团里,充分运用他们具有强大说服力和煽动性的语言来控制听众的思维和情绪,最终获得大多数听众的支持,战胜对手。人民迫切要求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修养和善于辞令的本领,因为是否具有高超的演说能力和论辩能力是在民主政治中能否脱颖而出的决定性因素,于是一个智者运动就在希腊各地应运而生,而雅典则成为整个希腊著名智者聚集的中心地区。
普罗塔哥拉
    智者的教学活动具有明显的功利性,他们靠严密的逻辑和华丽的辞藻来打动人心,不是为了教授智慧而来的,只是为了培养能够在政治活动中获胜的人才。他们不是一个有着统一理论基础的哲学派别,只是从事的活动和方式类似而已。他们的学术思想不尽一致,甚至还可能是对立的。根据柏拉图说的,当时富有盛名的智者普罗塔哥拉的学生都来自名门望族,他们的奋斗目标就是成为政治家或是成为一名智者。 智者也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后来的很多人变成了不顾事实、强词夺理的诡辩论者。
    因此职业智者具有商业性质,学生需要缴纳学费,教师就保证学生能学到事业成功所需要具备的能力。智者主要教授修辞学和论辩学,但这些学说其实是一种实际能力的培养。智者主要就是培养学生公共演说和辩论的能力,而不是传授具体的知识。智者的教学目标就是使他的学生能在政治和诉讼中取胜,而不是寻求什么真理和知识。所以智者和早期的自然哲学家所从事的职业是完全不同的。早期哲学家们是以单纯的智慧为奋斗目标的爱智慧的人,而智者虽然是有智慧的人,但他们的智慧只是用来达到功利的目的,获得报酬的一种手段。所以柏拉图站在哲学家的角度,斥责这些智者是“批发或零售精神食粮的商人。”
    智者所常用的方法是论辩术和雄辩术,论辩术又可以分为巧辩术和矛盾术。巧辩法有几个特征:一是不恰当的分类;二是混淆概念;三是不恰当的定义;四是在对话中用提问的方法逐步让对方承认自己事先设计好的答案。这些都是巧辩法的诡辩特征。亚里士多德批判说:“正如游戏中的骗局和卑鄙的竞争的不同特征是确定的,巧辩就是论辩中的卑鄙竞争。卑鄙的竞争者不取胜绝不罢休,巧辩者也同样如此。用这种方式论辩的人只是为了取胜,他们只是表面上的巧辩与好辩,智者就是那些为了公务和金钱的目的而这样做的人。智者行为就是通过表面的智慧演示来赚钱的方式,为此,智者对逻辑证明的演示感兴趣。” 另外一种矛盾术又称为悖论的方法。它的特点就是从一个论题中引申出和论题相矛盾的结论,或是能推导出公认的不合常理的结论。矛盾术往往和巧辩术混合在一起使用。柏拉图说,把论辩结论归结为矛盾的做法会让人“憎恶论辩”。 然而,智者论辩术中的巧辩术和矛盾术其实与“辩证法”关系密切。苏格拉底就是通过双方的对话,用适当的提问让双方逐渐达到正确的定义,这样的方法其实和巧辩法是大同小异的。亚里士多德认为,辩证法的任务就是要探寻矛盾和悖论的原因,它和诡辩既是相互区别又是互相联系的,“那些思索一般概念和个别事例关系的人在从事辩证法,但智者只是在表面上这样做。巧辩和智者的推论既是达到一个正确的结论,也只是表面上的推论。辩证法的任务正是审查这种推论,因为它是与原因相关的悖谬。” 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不得不承认智者的方法在表面上和辩证法是一样的,二者的形式实际上是相同的。客观地说,智者的论辩方法不仅促进了辩证法的发展,也是导致亚里士多德创立形式逻辑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智者的论辩术如果属于逻辑学的内容,那么他们的雄辩术则是属于修辞学的内容。雄辩术是一种演说技巧,它的创始人是叙拉古人考拉西。智者的雄辩术同样也带有诡辩的性质,和诉讼活动联系密切,同样也只是为了取胜和获得钱财。后来的西塞罗把雄辩术发扬为罗马文风的典范,然而雄辩术在哲学方面的影响却不如论辩术那般深远。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