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宋初“三体诗”
一、白体诗
○名词解释
形成于北宋初期。
学白居易。
特征为:浅切、平易,流易有馀而深警不足。
代表诗人:徐铉、李昉;王禹偁。其中王禹偁成就最为突出,有宋初“陈子昂”之美誉。
重点诗人:王禹偁
1、王禹偁诗歌创作概况
王禹称是宋代最早提倡继承杜甫、白居易现实主义传统的优秀诗人,自称“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前赋村居杂兴诗二首……聊以自贺》)。他对杜诗博大精深的现实内容有独特的认识,称赞“子美集开诗世界”(《日长简仲咸》)。
他敢于向宋太宗献《端拱箴》,对“一裘之费,百家衣裳”,“一食之用,千人口腹”的宫廷奢侈生活大为愤慨,直接控诉了“聚民膏血”的统治者;而对于“室无环堵”、“地无立锥”的广大人民,则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他对宋初的浮薄诗风深致慨叹:“可怜诗道日已替,风骚委地何人收!”(《还扬州许书记家集》)为此,写了不少揭露当时阶级矛盾,具有人民性的作品。
《对雪》、《感流亡》等诗,以深厚的同情描写了当时农民、士兵的苦难境况,揭露了现实的黑暗,而且严于针砭自身,继承和发扬了杜甫“三吏”、“三别”与白居易《秦中吟》的风格。
他还有一些写景抒情的短诗,却笔调清丽,饶有风韵。如《村行》,描绘了山村黄昏的动人情景和诗人的感触。
他的长篇诗歌,叙写自己生平事迹与怀抱,能挥洒自如,畅所欲言,已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风气。
2、特征与评价
他的诗同散文一样,语言平易流畅,风格简雅古淡。
他初步摆脱晚唐秾艳之体,为宋代诗歌变革开辟了有异于唐人的风气。林逋称赞他:“纵横吾宋是黄州。”胡仔也说:“国初沿袭五代之余,士大夫皆宗白乐天诗,故王黄州主盟一时。”(《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二)
○代表作品
※村 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①。万壑有声含晚籁②,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③,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①信马:听马随意行路,不加控制。野兴:郊游的兴趣。
②壑:山沟。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③棠梨:即杜梨,一种落叶乔木,枝有针刺。
④原:平地。
【评点】太宗淳化二年 (991),他因论妖尼道安事获罪,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此诗作于次年八月,反映了他谪居生活的一个侧面。公余之暇,信马闲游,秋色明丽而宁静,本来是可怡神悦性的。可是一想到自己忠而得罪,未免对景难排,赏景吟诗之后,反而不能不感到寂寞而思念故乡了。不念朝廷而念家园,正是暗示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用笔极为含蓄。壑本无声,风过则闻之有声,这是真;峰不能语,静立却反似能语而不语,这是幻。闻之真与见之幻交织,从明丽宁静中显示出凄清,同时也显示出诗人的孤独。姜夔 《点绛唇》 上阕云:“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两篇所写天候有晴雨之异,峰峦有语默之殊,而各极其妙。 |
《畲田词》 
鼓声猎猎酒醺醺,斫上高山入乱云。自种自收还自足,不知尧舜是吾君。
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力耕岂有偏。愿得人间皆似我,也应四海少荒田。
《畲田词》共5首,作于商州,诗中生动地记录了山区刀耕火种的情景,赞扬了普通人民勤劳刻苦和团结互助的美德。 |
《感流亡》 
谪居岁云暮,晨起厨无烟。赖有可爱日,悬在南荣边:高舂已数丈,和暖如春天。门临商于路,有客憩檐前:老翁与病妪,头鬓皆皤然;呱呱三儿泣,恂恂一夫鳏。道粮无斗粟,路费无百钱;聚头未有食,为色颇饥寒。
试问“何许人”,答云“家长安,去岁关辅旱,逐熟入穰川。妇死埋异乡,客贫思故园。故园虽孔迩,秦岭隔蓝天。山深号六里,路峻名七盘。襁负且乞丐,冻馁复险艰;惟愁大雨雪,僵死山谷间”。
我闻斯人语,倚户独长叹:尔为流亡客,我为冗散官;在官无俸禄,奉亲乏甘鲜。因思筮仕来,倏忽过十年;峨冠蠹黔首,旅进长素餐。文翰皆徒尔,放逐固宜然。家贫与亲老,睹尔聊自宽。
这是王禹称贬官商州时写的诗。诗中同情由于旱荒而流亡他乡的饥民,想到自己十年仕宦,无异是广大人民的蠹虫,实际也是对那些无功食禄的官僚们的尖锐讽刺。 |
[上一页][返 回][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