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控管理追求的是教育需求目标的一元化,追求数量的发展,所依据的是标准结构、中央集权等教育管理原理,主张学校只是一个执行系统,管理重点是重视制度的精密性。与此相反,校本管理则追求教育需求目标的多元化,追求教育质量的提升,它所依据的是殊途同归、权责下移等学校管理原理,主张学校是一个自行管理系统,管理重点在发展校内的人力资源,发挥人的积极性。可见,校本管理与外控管理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管理理念、策略和模式,两种完全不同的组织文化,一个把学校管理看作是校本性活动,另一个则是把学校管理看作是非校本性的活动。 在学校管理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的学校管理一直是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附庸,一直是在一种外控的条件下进行运作的。这种外控式的管理体制严重地影响了学校这一管理主体的主体性发挥,学校的管理工作是在外界的权威或中央的指令下执行的,很少关注学校自身的发展,一切听命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在这种背景之下,学校只能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工具,无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作出自主的行为调节。同时,学校成员缺乏自主权和承担责任的愿望,不善于运用资源解决所面对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致使学校难以有长远的发展计划,不得不重复着积习已久的管理模式。因此,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素质一直处在低水平的循环之中。这种现有教育质量状况与国家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需求之间的极大反差,引起了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对教育改革的广泛关注。英、美、加、澳等国相继出现了学校改革的呼声,开始了追求有效的高素质学校的改革运动。 校本管理在我国的提出是在90年代后期。我国过去学校的管理方式同样是以外部控制为主的管理模式。到90年代后期,随着政府机构改革、职能转变、权力下放,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现代学校制度建立,随着学校自主权扩大,学校在市场竞争中主体地位加强,学校就有一个如何适应变化,维持学校生存,促进自身发展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校本管理理论,结合我国学校管理实际,共同推进了现代校本管理思想和实践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