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人文精神匮乏导致的教育产品的异化。教育产业化所引发的教育市场化取向,往往使人们重视与经济利益关系密切的科技领域及学科,而忽视了政史哲等人文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这种片面的学科建设必然导致片面的人格发展。有学者这样评价:当工具价值挤占了人文价值的生存空间时,留下来的是受教育者文化底蕴的浅薄和精神生活的贫困。缺乏对政治伦理道德、生态环境、文化传统、人类未来等问题的应有知识和人文关怀,对他人、社会、人类等的责任感普遍淡薄。另外,由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科技犯罪、生态失衡、环境恶化等都可以说是由于缺乏人文价值的规导而产生的。 4.受教育前提不公平所导致的社会不公平的加剧。受教育是每个公民应当享受到的权利,不应该出现准入障碍。而教育产业化过多的经济取向往往由于提高了学费标准而使一部分天资聪颖且成绩优异的寒门学子被排除在接受学校教育之外,这种教育排斥现象无形之中延续了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不合理的二元经济结构,使穷人的后代难以通过教育进入主流社会。并且,在加剧不公平的同时,教育排斥现象也弱化了教育的筛选功能,而使众多祖国的栋梁之才被挡在校门之外。另外,“优质优价”原则也对优质教育的公平性造成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教育秩序。因为,它可以使一部分人通过交钱而得到凭借其自身条件无法得到的优质教育,这就势必使原来处于平衡中的优质教育环境被破坏(如班额的扩大,教育资源的不足及教育风气的改变),从而影响其教学质量,造成对优质生源的不公平。 (四)教育产业化运行的一种新型操作模式:教育券 教育券,又称学券,教育凭证,是一种由政府印制并发行的代金券,这种代金券可以把政府本来要拨给学校的经费按生均标准直接发放给学生家长,家长则可以自由为其子女选择学校,并向该校支付教育券,学校再用收到的教育券向政府索取资助。这种通过发行教育券进行择校的机制叫做学券制。1955年,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在《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教育券(school-voucher),该理论希望改变政府对教育的投资方式,并将市场机制引入教育领域。最初,教育券被建议主要用于公立学校,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来提高公立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后来,私立学校中也引入了这种机制,以加大对私立学校的资助,并促进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之间的竞争。 尽管这一理论所倡导的平等、自由和提倡竞争的精神在教育券实践中并不容易完全达到,但是部分地、有选择地和创造性地运用教育券所带来的不一样的政府投入机制,也可以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难题。 如我国浙江省长兴县就创造性地运用学券制,向三类学生(困难学生、就读民办学校的学生和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发放教育券,以扶持民办学校和职业学校的发展,并资助困难学生 ,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