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社区教育的理论支撑

 社区教育最早出现在北欧,是随着当时工业化社会的来临而显示出其巨大作用的。大机器工业时代需要大量具备科学头脑和较高文化素养的人才,而当时教育却为上层社会所垄断,践行着精英教育理念,广大人民聚居在贫民窟,既无科学知识也不开化,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这样,伴随着教育大众化的潮流,社区教育应运而生,社区教育由于迎合了当时的社会需要,因而不但该办学体制蓬勃发展,并且还推动了社区和社会教育的发展,使民众受益、国家强盛,促进了教育与富裕的良性循环。

另外,20世纪50-60年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终身教育思潮及学习化社会理论,都为实践中的社区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终身学习理论要求在纵向,即实践范围上延长教育活动,走出“教育即学校教育”、只有在学校才能受教育的狭小视界,认为人从尚未出生开始到死亡为止,无时无刻不在接受教育。而社区教育可以做到整合教育资源,为已经走出学校的人提供继续受教育的机会。学习化社会理论则要求从横向,即空间上扩展学校教育。社会本身就是一个极富教育意义的学校,它会给人们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但是由于生存的压力,生活的忙碌,大多数人无法有意识地自觉从社会中挖掘学习资料,只能采取“吃一欠,长一智”的经验方法进行学习,结果往往造成对资源及生命的双重浪费。社区教育的出现,可以避免许多这样的浪费。因为它可以依据本社区的经济及社会发展情况,开设与本社区联系最广泛、最密切的课程,保证了课程的实用性,使学员达到学有所用。另外,即使在教育民主化的今天,教育依然难逃阶级选拔、精英选拔之嫌,一部分人由于经济或资质上的原因而与学校教育失之交臂。但是错过了学习机会的人并不意味着就没有继续接受教育的能力,在社区教育中,这些人就是一只重要力量;并且,社区教育也为其提供了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机会,推动了平民教育的进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平等。综上,教育大众化、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教育公平及平民教育思想都是实践中的社区教育的理论支撑。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