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和专业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了解国内外教育改革的趋势,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和民主、平等、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较强的研究能力,能按照课程的要求对学校各环节工作进行有效管理。③制度与管理。学校应有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体现学校特色的办学目标和发展规划;有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的课程设置、实施措施与管理方案;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加强学校教职工队伍建设的措施;评价制度应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校园环境(包括人文环境和规章制度)应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④教学研究制度。学校应建立以校为本、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从改革实践中提出教研课题;学校应有归纳课程、组织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与措施。⑥体育与文艺活动。学校要有活跃的学生体育与文艺社团,开展经常性的体育与文艺活动,广大学生都能自觉积极参与。学校体育、文艺活动应注重特色。⑦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评价。学校应以生动活泼,鲜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学生的品德教育,不能把品德教育局限在课堂中,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
图九
创建特色学校 |
(二)注意评价标准的弹性,协调好统一标准与办学特色的关系
办学特色是在一定教育理念下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成的。所谓好的学校,其实是办学具有自己特色的学校。传统的学校评价用同一标准来评价不同类型学校,这与物质世界千殊百类的差异性、社会需求的广阔性、学校办学的主体能动性以及时代发展的多元性是不相适应的。因此,同一评价标准造成了“千校一面”的现象。与同一性的学校评价标准不同,特色学校具有绝对性与相对性统一、独特性与普遍性统一、抽象性与实在性统一、稳定性与变动性统一的特性①。它在客观上要求一种弹性的评价标准。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