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篷船》 作者:周作人
1、《乌篷船》的写作背景。
本文发表于1926年11月,正是中国社会处于飘摇动荡的历史时期。作为一个五四文化阵营的退隐者,周作人尽管心中感到“十分气闷”,却没有于绝望处逢生,而只是通过书写一些清淡闲适的文字,“聊以对付这雨天的气闷光阴”,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乌篷船》这样不合时宜的闲适小品文。
2、《乌篷船》的主题意蕴。
本文是作者以书信的格式,向将去浙东旅行的朋友介绍自己故乡风情的作品,统篇笼罩着一种超然世外的悠闲情趣。
3、 简析本文融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的散文特色。
如介绍“三明瓦”船头的“眉目”时,将其比作“似在微笑”的老虎,在对坐船出游路线进行说明时,一边告诉你有趣的去处,一边又教给你游赏消遣的方法:或吃茶看书,或酒或茶,或睡或卧,完全随你,真是“理想的行乐法”,更是“颇有趣味的事”
4、 简析本文“平和冲淡”的文体风格。
一般说来,提起故乡,几乎每个人都会产生一番情深意长的感慨,身处异地的游子思乡恋土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但是我们在这里看到周作人对故乡的印象却是轻描淡写的,态度是超然物外的,很少流露出对故乡的眷恋和亲切,十分奇特。文章的第二节更是优游自在,似与老友促膝闲谈,对故乡的船津津乐道,由乌篷船引出白篷船,谈“三明瓦”又道出“四明瓦”和脚划船,最后写乘“一叶扁舟”的情趣和令人神往的冒险,平和冲淡的叙述神态跃然纸上,文章的最后一节简直是超凡脱俗、如入仙境。故乡船上的生活情趣被周作人描写得如诗如画,意态万千,情韵隽永,其平淡徐舒的心态发挥得可谓淋漓尽致,折射出了周族人极其向往佛老淡泊的文化心态。
5、结合本文分析周作人小品文的艺术成就。
首先,具有平和冲淡的文体风格,舒缓自然的语言表达,是谈话风文体的典范。其次,具有言简意赅的结构章法。第三,融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充分显示了学者式散文的特色。第四,简洁、古雅、含蓄、凝重的语言风格,其语言是一种以口语为基本,再加上欧化语、古文、方言杂糅调和的语言,涩而有味。
《雅舍》作者:梁实秋
1、简析作者抓住个性描绘“雅舍”特点。
梁实秋,新月派成员,《雅舍》一文原载于1940年11月15日《星期评论》第一期,后收入散文集《雅舍小品》。
文章中,对舍之“雅”、“美”并未着几语,简陋正是它的个性。作者抓住它个性的特征,生动而有层次的描写了“雅舍”的形态构造、地理位置、夜晚、雨天时的自然情状,以及雅舍内的陈设,使读者可想象雅舍虽简陋却又不俗的特点。并让人感到它的可亲和可爱。
2、简析关于作者选取的于苦涩中寻觅雅趣的表现角度。
“雅舍”本无雅处,寒伧、简陋,但旅居其中的作者却颇具雅兴,以他平和、幽默的心态,以及文人雅士的眼光去观照、去描绘,便将陋蔽化为朴雅,于苦涩中寻觅意趣,在诙谐中拭去烦厌与愁绪,淡化、消弭客观存在的阴影。甚至作者还主动去翻新陈设,张扬个性,使一物一事“俱不从俗”。整篇文章因而情趣盎然,不见愁容,显示出作者安素求朴,因陋就简,较为旷达、超脱的心态。
《论避暑之益》作者:林语堂
1、“论避暑之益”的含义。
借谈避暑的好处,透视了社会上各色人等的精神空虚,勾勒了一些人的可笑行为:借避暑之机传播家庭秘史等轶闻趣事寻找谈资的都市闲人、借避暑来标榜风雅的富贾要人等,于笑谈之中剖析了世相。所说避暑的种种快乐与好处,虽然看似那么回事,但掩卷沉思,又觉出这许多快乐与好处十分的卑微可笑。
2、《论避暑之益》是怎样陈述观点的?
①从自己生活中发生的小事谈起,由于房东把楼旁的园地圈了起来,作者享受不到天趣,所以从“分租的洋楼”搬出,住到一所有土、瓦砾、青蛙、蟾蜍、鸣蝉、青蛇的“人类所应住的房宅了”,由于这新宅有避暑地的气氛,所以联想到避暑,进而联系到避暑的种种的好处,并顺手勾勒了一些人的可笑行为。
②用避暑与城市生活相对比,对由于避暑引出的趣事不加渲染,让避暑中的趣事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出现,如写旅店的客房里出现壁虎、蝎子或蜘蛛之类的小动物时避暑者的惊骇状态,因为在喧嚣的都市很少看见,所以虽然惊骇亦颇有趣;避暑可以暂时摆脱诸多烦恼,但往往又很难办到,在车船上或散步时经常会碰到熟人或亲友,而这又是传播轶闻趣事的机会;富贾要人貌似手不释卷地看流行小说实际却在打瞌睡等。
3、《论避暑之益》的幽默艺术。
体现了其清淡、自然、温厚的幽默艺术。首先,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林语堂是最热心于提倡幽默小品的散文家之一,并长期致力于幽默小品的写作。对于他来说,幽默不仅仅是一种美学追求,更是一种写作的立场和人生的姿态。其次,林语堂所主张的幽默与讽刺不同,认为幽默必须先有深远的心境,去掉讽刺的“酸辣之味”,读者得到淡然的味道,才是真正的幽默,所以他主张的幽默是“闲适的幽默”,比较温厚。
4、《论避暑之益》的艺术成就。
这篇小品文最主要的特色就是体现了林语堂幽默和闲适的文学主张,庄谐杂陈、深入浅出,语言平实而机智,有一种举重若轻、从容自如的风度。具体表现为:首先,体现了其清淡、自然、温厚、闲适的幽默艺术。其次,将谈话的艺术引入了散文创作之中,具有“娓语式的笔调”,自然、平实、生动,这也是他小品文的主要范式。
[返回]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