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作者:穆旦
1、 简析穆旦的诗对中国现代新诗的贡献。
早期白话诗人所提出的建立现代新诗的现代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的历史任务,在穆旦这里得到了初步的落实。他的诗通过对西方现代主义的融汇和创新,对中国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对于推动中国新诗的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2、 分析这首诗中的“自我”形象及对于中国知识分子生存困境的探索和发现。
穆旦是20世纪40年代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中风格最浓烈、最有成就的诗人,自觉的现代主义者,他的诗最醒目的特点就是“丰富的痛苦”。在他的笔下,出现了中国诗歌中从来也没有过的残缺的世界里的残缺的自我,拥有一种“自我虐待的抒情”,他的心灵“永远在自我和世界的平衡、寻求和破毁中熬煮”,其诗歌意象也充满了死亡和恐怖的气息。在这首诗中,出现了站在不稳定的点上、不断分裂、破碎的自我,存在于永远的矛盾张力上的自我,充满了现代人的生命困惑,如个体和群体、现实和理想、创造和毁灭、丰富和无有……等等,它们彼此相互对立并相互渗透,呈现出一种“思维的复杂化和情感的线团化”,这正是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我》这首诗塑造了永远“锁在荒野里”的自我意象,是那个令人绝望的现实造成的诗人不可避免的个人生存的困境的象征,也是处在特定历史时代、复杂社会现实下,一个正直而敏感的中国知识分子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和充满激烈矛盾的生命体验。诗中那个“残缺”的自我,并不是完全消极的,也是一种对现实的绝望的反抗。
3、 试析本诗表现手法上的现代化特征。
首先,诗的思维方式现代化,建立了以“残缺”为中心的现代哲学和诗学,排拒了中国传统的中和与平衡拥有一种“自我虐待的抒情”;其次,诗的形象“现代生活化”,出现了一些传统诗词中引为大忌的、能够引起人的生理和心理的不舒服感的意象,如子宫、荒野等,以此来表达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所感受到的荒诞和无奈的真实体验,具有一种奇峻、冷峭和惊异的美;第三,诗的语言的现代化,创造了一种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文体,文字扭曲、简约、隽永、奇峭,内涵丰富。
《王贵与李香香》 作者:李季
1、《王贵与李香香》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
民歌体叙事长诗《王贵与李香香》,以其革命的思想内容和新颖的艺术形式,真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大众化方向和解放区文艺的工农兵方向,标志着我国新诗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王贵与李香香》的思想内容。
长诗以王贵和李香香悲欢离合的恋爱故事为线索,叙述了30年代初期陕北农民的斗争生活,揭示了革命成败对爱情和幸福的决定性作用,塑造了解放区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农民的形象。
3、 简析王贵的形象。
长诗生动展现了王贵由一个苦命的放羊娃成长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的全过程。在王贵身上具有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顽强的革命意志,非人的生活在他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陕北革命照亮了他的眼睛,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宁死不屈,表现出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更可贵的是,在革命实践的教育之下,王贵还超越了农民的狭隘,拥有了更为开阔的胸襟和更为长远的眼光,在获得爱情幸福之后,认识到革命对于新生活的意义,打算长久闹革命。其形象充分概括和反映了民主革命中广大农民的成长道路和规律。
4、 简析李香香形象。
李香香是一个忠于爱情、爱憎分明、拥护革命的“三边”青年女性形象,在她的身上,内在美与外在美得到了和谐的统一。她对王贵的感情是纯洁动人的,在斗争过程中也表现出了忠贞不屈的性格和勇于反抗的精神,面对敌人顽强不屈,面对亲人柔情似水,积极支持王贵参加革命。在她的身上,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和对亲人的无限深情交织在一起,对感情的执着和对革命的热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具有动人的艺术魅力。
5、 分析长诗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首先,创造性地采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有着较强的地方色彩和民族性,是中国新诗史上第一次用短小的民歌形式创造性地构筑的长篇巨制。其次,成功地运用了传统诗歌中的比兴手法。第三,布局巧妙,剪裁得当,情节波澜起伏,有着较强的艺术概括力,以有限的篇幅表现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展现了不同的生活画面,塑造了王贵、李香香、崔二爷这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王贵与李香香》是诗人深入生活、走向民间的结果。
[返回]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