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所在位置 >> 学习指导 >> 诗歌部分 [回首页]  
 
  中国现代诗歌部分学习指导

  《我的记忆》作者:戴望舒

   1、诗歌主题:
   这首写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诗作,呈示了那时代相当一批敏感和诚实的青年诗人的一种心态,现实的黑暗一度使他们感到不满,然而又无力去抗争,终于陷入苦闷之中,渐渐对现实采取回避的态度。

  2、诗作分析:
  当诗人在现实世界感到苦闷与寂寞的时候,自我的“记忆”世界自然便成了唯—可以自由主宰的领地,得以从中寻找精神慰藉的避风港和忠实于诗人的“最好的友人”,如果我们将诗人记忆的碎片重新爬梳组合,那么就会看到这样一个世界:在宁静的书斋里,书桌上放着“喝了一半的酒瓶”,烟缸上搁着“燃着的烟卷”,纸篓里扔进厂刚“撕碎的往日的诗稿”,诗人捏一支“绘着百合花的笔杆”,凝思的目光投射在还散发出余香的“压干的花片”下的稿笺上……这个世界或许正是诗人正在生活着的现实世界,“像我在这世界—样”;或许是诗人所希冀的一种梦境,一种幻觉。然而,现实世界也罢,梦幻世界也罢,总之是企望回避现实而在诗艺中寻找出路的一路人的理想世界。
  不过,记忆世界毕竟还是诗人昨日的现实世界;因此诗人事实上不能根本摆脱现实世界的困惑。尽管诗人力图用记忆的筛子精选他喜爱的事实,沉湎于“古旧的”“同样的故事”与“和谐的”“同样的曲子”之中,不让苦闷与寂寞的记忆有时间的空隙乘虚而入。但是,诗人毕竟意识到这是不可能的。这种令人片刻愉悦的记忆太脆弱了,特别在面对狰狞的现实的时候:它“胆小”、怕“喧嚣”,它的声音是“低微的”、“没有气力的”,甚至还“挟着眼泪,夹着太息”。诗人从现实世界退居到记忆世界,终于发现记忆世界同样充满着冲突与不安宁;在那里,真善美同样如“爱娇的少女”在面对狰狞的魔鬼的时候无力抗争,仅有叹息。诗人的忧郁、感伤的情绪在层层渲染与铺垫之中得到了宣泄。
  这首诗延续了通过意象、情绪和节奏的自然流动以暗示个人哀愁的艺术手段,用接近于口语的流畅节奏,在日常语言中提炼出适应于表达细微复杂情绪的意象语汇和现代感应的意象营造手法,精确地传达出不满黑暗现实,然而又无力去抗争,终于陷入苦闷情绪。

    3、戴望舒诗歌艺术特征:
    ①诗歌的朦胧美;
   ②繁复的意象,非逻辑的联络;
   ③纯粹的具有散文美的自由体诗。

《断章》作者:卞之琳


  1、《断章》所表达的哲理观念和人生体验。
  《断章》表达的是一种相对、平衡的哲理观念,一种对于宇宙万汇息息相关、互为依存的关系的哲理性思考和人生体验。

  2、《断章》的艺术特点。
    《断章》最主要的艺术特点是以鲜亮明美的生活形象表现抽象的观念。


《给战斗者》作者:田间

  1、简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民族感情和决战意志。
  田间,曾以“鼓点诗人”的姿态出现于抗战诗坛。《给战斗者》这首政治抒情长诗,作于1937年底,后收于诗集《给战斗者》。
  整首诗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口,坚定、准确地表达了中国人民不甘蒙受屈辱的民族情感,以及坚决与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和决心,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全诗自始至终回荡着战斗的激情与时代的精神,在抗战期间发挥了强有力的鼓动和号召作用。因此,闻一多称田间为“时代的鼓手”。

  2、简要说明这首诗独特的“短行”体的特点。
  “短行”体,利用短句分行,以急骤的旋律,表达激越的情绪,语言朴素有力,节奏明快。
  诗人常将一句话拆成数行,突出诗的节奏,增强情绪上的力度,形成一种紧凑、急迫的节奏,就像一声声鼓点,与思想情感协调、合拍,体现出一种非常质朴、明快的风格与鲜明、强烈的时代特点。

《纤夫》作者:阿垅

  1、纤夫的形象:
  《纤夫》最牵动人心之处就是诗人用他饱蘸激情的笔触,如雕刻地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纤夫的形象,他是古老、沉重、勤劳、勇敢、无畏的中国劳动人民的化身。在塑造纤夫形象时作者着重“力”和“神”的展示,着重表现纤夫与逆风、逆浪的拼搏,因而纤夫的形象具有深刻的哲理意蕴和丰富的历史内涵。
    纤夫伛偻着爵,匍匐着的铜赤的身体和鹅卵石滩形成45度倾斜,挪动着坚定、沉默、艰辛的脚步。尽管有着厚脚茧皮的脚被石子“楔入”,尽管松陷的沙滩走不到“末梢”,尽管“岸岩”当路耸立,纤夫们还是走完一条路又一条路,越过一个村落又一个村落。以上展示了纤夫劳动的艰辛,道路的艰难、环境的恶劣以及与恶劣环境顽强拼搏的精神。诗人进一步写到:在“水急滩险之处”,水浪夺住了大木船。但是纤夫们最终依然凝成一体,依靠钢铁般的集中力,终于使大木船行驶于“如波如笑”的江面了。这段描写是全诗的精华,富有哲理意蕴和历史概括力。它形象地告诉我们:历史的发展——中国人民前进的脚步,总是在“动力与阻力之间”互相平行地向前迈进的。动力总是在不断地战胜阻力的过程中向前迈进的,除了外部阻力之外,最难克服的阻力就是纤夫们自身的“绝望”、“畏惧”和“冷淡”的情绪与心理。在向历史深远方向前进的过程中,最终阻力一定要会被动力战胜。
  

  2、纤绳的作用:
  诗中还用两节的篇幅(这两节安排描写纤夫形象的一前一后)抒写了纤夫用来拉紧大木船的“纤绳”。它是纤夫形象的补充和深化,象征中国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和信息的。它组织了力,组织了脚步,组织了群,给大船以应有的方向——确信而又满意的方向,这方向就是炊烟直起(没有逆风)的人类聚居、繁殖的地方,就是“那—轮赤赤地炽火飞爆的太阳升起的地方”。

  3、大木船的象征意义:
  “纤绳”是纤夫形象的补充和深化,大木船是纤夫形象的衬托和铺垫。诗人在纤夫“出场”之前,花了一节的篇幅描写了大木船的历史、现状和特征等,这是中国沉重的社会现实和艰难的历史重担的象征物。

  4、诗歌的艺术特点:
  ①提倡诗人主体性的高度张扬,倾心于生活深度的表现,反对亦步亦趋地描摹生活现象的本身,而主张凭借正确地把握了的历史力量,突入生活的底蕴,开掘出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的艺术形象。
  ②强调力和美的统一。阿垅曾经说过:诗人只有两种,或者高唱着进行曲,或者唱着凯旋歌,把力和美的表现看作是诗的最高境界。《纤夫》全诗显然具有象征的意义,并因而取得了一种思辨的力量。
  ③形式自由奔放,提倡散文美。这首诗形式十分自由,无定节,无定行,无定句,无定字,自然成章,一气呵成。
  ④哲理的意蕴和感情的抒发做到了有机的结合。诗中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大木船,纤绳,纤夫的象征意义丰厚。

  [返回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