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获得的“模仿说”有一定的合理成分。因为模仿确实在婴儿言语行为获得中起特定的作用,婴儿的一些言语能力成分确实是从模仿中来的。但是我们在肯定“模仿说”的一些合理之处的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婴儿言语获得的过程中,是各种模仿行为在协同起作用,而不是单一的模仿行为(如观察模仿或选择性模仿)在单独起作用。概括来说,在言语获得过程中,有四种不同类型的模仿行为:即时的、完全的临摹,即时的、不完全的临摹,延迟临摹(是指一种非即时性的临摹,有变形或创造性因素)和选择性临摹(可按照语言范型的结构、功能在新的情境中表述新的内容,是一种既有临摹又有创新的有生命力的模仿)。第二,婴儿的言语模仿是在与他人进行交往的过程中自然进行的,他人的示范往往是无意的。第三,“模仿说”对于“人工野孩”为什么只获得词语而不能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这一事实,无法解释清楚。可见,这一学说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4)认知说
婴儿言语获得的“认知说”与上述的几个理论不同。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对言语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影响。皮亚杰认为:语言是儿童的一种符号功能,语言源于智力并随思维的发展而发展;语言是在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基础上,由于动作的发展和协调产生了逻辑后才出现的。这也就是说,“语言并非是构成逻辑的根源,恰恰相反,语言乃是由逻辑所构成的”(皮亚杰,1959)。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发展理论,既不同于强化说,过多地强调后天环境的作用,也不同于转换生成说,片面地强调环境因素在其中的作用,它特别强调了主客体相互作用在婴儿言语获得中的重要作用,阐明了思维和语言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使我们对言语发生的内在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婴儿如何获得言语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当然,“认知说”也有其不足之处,它也没有能完全地解释清楚言语发生的复杂过程和复杂关系。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动态地、发展地看待婴儿言语的发生发展过程,而不应静止地、片面地概括“婴儿言语获得的决定因素是什么”,这会陷于形而上学和机械唯物主义。言语发生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复杂的动态的系统的活动过程。在系统的初期,即时性模仿和强化相对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在系统的中、晚期,选择性模仿和婴儿自发的言语实践活动则起主导作用。
【第1页】【第2页】【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