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课程学习<<第六章<<第一节 传统心理物理法

 

第六章 心理物理法

 

心理物理法(psychophysical method)是研究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方法。传统心理物理学认为,刺激必须穿过一个屏障(阈限)才能进入人的大脑。如果给出的是一个较强的刺激,那么它将较容易通过阈限。可是,阈限不是一个纯净的感知能力的指标,它受利害得失、动机、态度、意志等因素的影响。
 

第一节 传统心理物理法

 

传统心理物理法是费希纳(Fetcher)在1860年发表的《心理物理学纲要》中阐述的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的总称。这三种心理物理法在后来心理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实验心理学发展的根源和基础,传统心理物理法的思想对新的研究范式和实验设计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阈限的测量

阈限(threshold)又称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是传统心理物理学的核心概念。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叫绝对阈限(absolute threshold);刚好能引起差别感受的刺激变化量,叫差别阈限(differential threshold)。但在实际测量中,不存在一个心理感受从无到有的突变点,因此绝对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为在多次重复实验中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值;差别阈限的操作定义为在多次重复实验中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强度之差。

(一)最小变化法

最小变化法(minimal-change method)又称极限法、序列探索法、最小可觉察法(或最小差异法)等,是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它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

1.绝对阈限的测定

采用最小变化法测定绝对阈限时,刺激系列分为递增(记为↑)和递减(记为↓)两种。递增系列的起点安排在被试基本觉察不到的物理刺激强度范围内,随机选择;递减系列的起点安排在被试基本觉察到的物理刺激强度范围内,随机选择。在实验时,每个刺激系列都从起点处沿递增或递减方向,依次呈现给被试,每次刺激后要求被试报告是否感觉到刺激,若被试感觉“说不准”,则要求其进行猜测。主试以“+”、“-”“?”记录被试的反应。

绝对阈限的计算分为两步:计算每个刺激系列的阈限,被试反应转折点处所对应的两个刺激强度的中点就是这个系列的阈限;求出所有系列阈限的均值即绝对阈限值。表6-1是用极限法测定音高绝对阈限的示意。

6-1音高绝对阈限测定

                                    (采自邓铸,2006

使用最小变化法测量绝对感觉阈限,要注意对误差的分析和控制。

(1)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

习惯误差是指由于被试在长序列中有继续作同一种判断的倾向所引起的误差。期望误差是指由于被试在递增系列中给予相反判断(期望转折点的尽快到来)的倾向所导致的误差。习惯误差会导致递增系列中阈值偏高,递减系列中阈值就偏低,期望误差则相反。

为了让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尽可能相互抵消,最小变化法中交替呈现递增和递减序列,并且随机选择每个序列的起点。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