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课程学习<<第六章<<第一节 传统心理物理法

2)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

练习误差是由于实验的多次重复,被试逐渐熟悉了实验情境,对实验产生了兴趣和学习效果,导致反应速度加快和准确性逐步提高的一种系统误差。相反,由于实验多次重复,随着实验进程而发展的疲倦或厌烦情绪的影响,导致被试反应速度减慢和准确性逐步降低的一种系统误差,称之为疲劳误差。随着时间的进展,练习可能使阈限降低,而疲劳可能使阈限升高。

为了平衡练习和疲劳的影响,要求最小变化法的递增和递减系列按照ABBA法安排,交替进行。

2.差别阈限的测定

利用极限法来测量差别阈限时,每一次实验中比较两个刺激:一个是标准刺激standardstimulus,简称St),一个是比较刺激(comparison stimulus,简称Sv)又称变异刺激(variance stimulus)。标准刺激强度大小不变,比较刺激按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比较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与标准刺激匹配呈现,直到被试的反应发生转折。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可同时呈现,也可先后呈现。在测量差别阈限时,将被试的报告分为四类反应:“+”“=”“-”和“?”。表6-3是用最小变化法测定时间差别阈限的示意。

差别阈限的计算比绝对阈限复杂,先要求得一系列的数据。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求出在递减系列中最后一次“+”到非“+”(即“=”或“-”或“?”)之间的中点为差别阈限的上限,用Lu表示;第一次非“-”到“-”之间的中点为差别阈限的下限,用Ll表示。

2)求得在递增系列中最后一次“-”到非“-”之间的中点为Ll;第一次非“+”到“+”之间的中点为Lu,在上限与下限之间的距离为不肯定间距Iu

3)不肯定间距的中点是主观相等点(PSE)。在理论上主观相等点(或主观等点)应与标准刺激(St)相等,但实际上两者有一定的差距,这个差距称为常误(CE)。

4)取不肯定间距的一半或者取上差别阈(DLu =Lu - St)和下差别阈(DLl = St - Ll)之和的一半为差别阈限。用不肯定间距来表示,差别阈限就是它的一半。

6-3 以极限法测定时间差别阈限的记录

利用极限法测定差别阈限的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递增、递减系列要保持数量一致,以抵消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第二,每一系列的起始位置要随机变化,以防止被试形成预测;第三,递增和递减系列交替排列,以平衡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第四,为了控制时间先后关系或空间位置关系,通常采用多层次ABBA控制法。

(二)平均差误法

平均差误法(method of average error)又叫调整法,均等法。实验者规定以某一刺激为标准刺激,然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比较刺激,使后者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

1.绝对阈限的测定

当平均差误法用于测定绝对阈限时,可以假设此时的标准刺激为零,即让被试每次将比较刺激与“零”相比较。绝对阈限的测定方法与极限法基本相同,就是被试每次调节结果的算术平均数。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