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至7日,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在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宁汉两方决议案审查案”、“整理各地务决议案”、“国民政府组织法”、“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集中革命势力限期完成北伐案”等议案。其中,“宁汉两方决议案审查案”规定:“(一)凡与联俄、容共政策有关之决议案,一律取消;(二)凡因反共关系开除党籍者,一律无效”。“整理各地党务决议案”规定:各地各级党部一律停止活动,由中央派人组织党务指导委员会,对党员进行考察、训练和重新登记;开除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中所有共产党人的党籍、职务;停止联俄政策;重新选举了中央执行委员,组成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取消原中央党部的农民、工人、商民、青年、妇女等5个部,另设民众训练委员会;决定在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前,仍保留中央政治会议及各地的分会,但缩小政治分会的职权。“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受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之指导及监督,掌理全国政务;国民政府由中央执行委员会推举委员若干人组织之,并推定其中5至7人为常务委员,常务委员中推定一人为主席;国民政府设内政、外交、财政、交通、司法、农矿、工商等部,并设最高法院、监察院、大学院、法制局、建设委员会、军事委员会、蒙藏委员会、侨务委员会等。“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规定:军事委员会为国民政府军政最高机关;总司令兼军事委员会主席,节制、指挥所有陆海空各军。“集中革命势力限期完成北伐案”规定从速完成北伐,以立统一之始基。会议推举产生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政府委员会及常务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及常务委员。其中,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为:戴季陶、丁惟汾、于右任、谭延闿、蒋介石 ;国民政府委员会常务委员为:谭延闿、蔡元培、张静江、李烈钧、于右任,谭延闿为主席;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为:蒋介石、谭延闿、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李济深等12人,蒋介石为主席。
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形成了以蒋介石为核心的统一。
2、南京国民政府的统一
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后,南京国民政府立即将北伐各军改编为4个集团军,分别以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为集团军总司令,全军总司令蒋介石,参谋长何应钦。全军共有40多个军70万人。北伐部署是:第一集团军沿津浦路北进;第二集团军洞京汉路北进;第三集团军出京绥路,会师北京。是时,奉系张作霖的安国军号称百万,决定对京汉、津浦路采取攻势防御,对正太路、鲁西大名一带采取攻势。任张宗昌为津浦路总指挥,孙传芳为鲁西大名各方面总指挥,张学良为正太、京汉路方面总指挥,张作霖为京绥路总指挥,实际参战兵力约60万人。
4月5日,国民革命军在徐州誓师北伐。4月9日下达总攻击令。首先,由第一集团军及第二集团军的第一方面军担任先行,攻击张宗昌所率鲁南及济宁一带的鲁军。4月10日,国民革命军分左右两翼包围攻击鲁军,先后攻占韩庄、枣庄、台儿庄、临城、滕县等地。20日前后到达兖州、济宁之线。第二集团军驻防在山东单、曹各县的冯玉祥所属孙良诚部,以歼灭孙传芳部为目的,4月10日向巨野、郓城、嘉祥、汶上、宁阳攻击。15日占领巨野,16日占领济宁,20日先后克复兖州、宁阳,基本上解决津浦路上的孙军。自此,同国革命军第一、二两集团军一从鲁南北进,一从鲁西北进,4月22日全师泰安。
国民革命军第一、二集团军顺利进军,迫使对第三集团军发动三路进攻的奉军转为防御。奉张急忙再调吴俊升部星夜入关,加强防御。以德州、保定为第一线,以马厂、长辛店为第二线,据守顽抗。4月29日,第一集团军在泰安以北围歼鲁军并截断胶济路,第二集团军迫近济南近郊,形成三面包围济南的态势。5月10日,国民革命军进入济南。当国民革命军进占济南,准备继续北进时,日本政府进行了武装干涉,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济南惨案 ,并于5月11日攻占济南。5月12日,南京国民政府在山东兖州举行党政联席会议,决定绕道北上。接着,各集团军先后占领邯郸、保定、石家庄、大同、张家口等地。6月1日,国民革命军占领沧州、逼近北京郊区。张作霖见大势已去,于6月3日退出北京。6月8日,第三集团军率先进入北京,12日接管天津。6月15日,南京国民政府宣布“统一告成”。21日,改直隶省为河北省,改北京市为北平市。
在国民革命军占领北平、天津,宣布“统一告成”后,6月16日,新疆督办杨增新通电“易帜”,宣布“服从国民政府,奉行三民主义”。7月19日,汤玉麟在热河通电“易帜”。至此,除东北以外的中国本部均已统一于南京国民政府之下,而东北的统一则面临战争与和平两种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