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目录]
[教学目标]
[学习引导]
[知识体系结构图]
[练习、作业与思考题]
[学习资源]
|
第十二章 教学组织形式 [返回章节目录]

[12-3 课堂管理策略]
课堂时间管理
课堂中的时间因素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行为及学业成就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也是在课堂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一)学生学习时间的层次分析
我们把学生的学习时间分为五种:名义时间、分配时间、教学时间、专注时间和学术时间。
学校活动的时间总量通常是由政府确定的,如一所学校每学期多少天,每天多少小时,这一时间量就是我们所说的名义时间。
在名义时间中,有的时间用于学科的教学活动,有的时间是用于用餐、课间休息、集会等活动,用于这些活动中每种活动的时间,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分配时间。
教师将课堂活动的时间转换成建设性的学习活动时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时间。
在教学时间中,有些学生心不在焉,思想开小差,有的专注于学习,这样在教学时间里有学生专注于指定活动的实际时间,即专注时间。
实际上,学生有时专注于某一活动,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而没有真正地投入和理解学业学习。这就有一个学术学习时间的问题,即学生花费在学业任务上并取得成功的时间,它不包括学生听不懂或理解错误的时间,即学术时间。
英美等国研究认为,名义时间与学生学业成就没有多大影响,因为名义上分配的教学时数往往由于教师或学生缺勤等原因而无法实现。许多研究的结果证明,专注时间与学生学业成就存在着正相关,学术学习时间与学生的学业成就有相当稳定的正相关关系。
(二)课堂时间的优化管理策略
1.坚持时间效益观,最大限度地减少时间的损耗
要提高课堂的时间效益,就必须建立合理的教学制度和增强教师的时间观念,将教师、学生可能造成分配时间的人为因素减少至最低限度,保障规定的有限时间落到实处,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2.把握最佳时域,优化教学过程
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节课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第5分钟到20分钟,这一时间段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最佳时域。由于教师理解教材不透、教学方法陈旧等原因,导致课堂效益不高。要提高课堂的时间效益,就必须保证在最佳时域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并辅以精心设计的方法,使教学过程一直向着预定目标进行,学生也一直处于积极的专注状态。
3.保持适度信息,提高知识的有效性
课堂信息量过少,环节松散,会导致时间的浪费;信息量过多,密度过大,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效益低下,也是浪费时间。因此,教师要做深入细致的分析,保持单位时间内适度的信息量。此外,教师课堂传授的知识要尽可能有效,以防止教师教学中因无用知识而导致的无效劳动。
4.提高学生专注率,增强学生的学术学习时间
专注率,即分配时间内学生专注于某项教学活动时间所占的百分比。提高学生的专注比率意思是增加专注时间,使其尽量接近于分配时间。提高学生的专注率,一是要抓住可教时机及时施教,二是选择恰当时机处理学生行为,防止出现破坏课堂规则和形成冲突的情境。此外,还要在提高学生专注率基础上,提高学生学术学习时间的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