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目录]

[教学目标]

[学习引导]

[知识体系结构图]

[练习、作业与思考题]

[学习资源]


第五章 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制定      
[返回章节目录]

[5-2  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制定]


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框架(5-2-3)
    课程标准的框架是指同一套课程标准的具体格式,这主要是规范一个国家或地方的各个领域或各门课程在学生学习结果方面的陈述方式。尽管各国的课程标准框架是多种多样的,至今没有一个国际公认的陈述形式,但是同一套标准的格式基本上还是一致的。这主要有利于体现规范文件的眼熟性与正统性,有利于标准的宣传、交流与传播,也有利于教师的阅读、理解与接受。
    课程标准的框架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整套标准的结构,另一方面是某一门课程或领域的结构。考虑到我国的教育传统与理论背景以及标准本身的可传播性,同时也是便于标准制定者的研制和教师的理解与接受,在国际比较与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我国的课程标准也初步形成了一种尝试性的框架。这一框架的内容是:1前言、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术语解释。
    从规范的角度来说,同一《课程计划》内的每一门课程标准的框架最理想的方式应该是一致的,但是,由于我国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研制国家统一的课程标准,难度极大,加上时间非常紧迫,因此,此次课程改革不可能提供一套每一门课程都是相同格式的课程标准,只能在现阶段达成最大限度的共识。各门课程标准在陈述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第三部分,即内容标准部分。归纳起来,有这样四种格式:
    一是按“学习领域+学段”陈述标准;
    二是按“学习领域+水平”陈述标准;
    三是按“目标领域+等级”陈述标准
    四是按“主题分级”陈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