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目录]
[教学目标]
[学习引导]
[知识体系结构图]
[练习、作业与思考题]
[学习资源]
|
第五章 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制定
[返回章节目录]

[5-3 课程内容的选择]
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5-3-2)
在选择课程内容时既要考虑到学生和教学方面的因素,也要考虑到学科知识价值的问题和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问题。一般说来,选择课程内容要注意以下基本准则。
注意课程内容的基础性
中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要使学生有效地掌握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并充分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所选的内容应该包括使学生成为社会中一名合格公民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要包括学生以后继续学习所必需的技能和能力。因为当代社会信息量日益激增,要指望学生吸收社会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已不再可能。我们必须使学生具备丰富自己知识的能力,以及在复杂的社会里明辩方向的应变能力。
课程内容应贴近社会生活
教育内容脱离实际,历来是教育改革家抨击的焦点,世界各国均是如此。我们应该看到,学生是社会中的一员,尤其是中学生,毕业以后大多数要直接进入社会就业。所以,课程内容应该考虑到让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掌握一些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技能。即在选择学术性学科的内容时,也应该尽可能地联系社会需要,以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可以较好地发挥社会效用。
课程内容要与学生的特点相适应
课程内容是为特定教育阶段的学生而选择的。我们必须认识到,选择出来的课程内容,最终是为学生学习用的。课程内容若不能被学生同化,成为他们自身的一部分,就永远是一种外在物,对他将来的行为、态度、个性等不会有什么影响。如果选择课程内容时能够注意到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并尽可能与之相适应,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对学校学习形成良好的态度。换言之,不仅使他们“好学”,而且使他们“乐学”,从而达到提高教育质量之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