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目录]

[教学目标]

[学习引导]

[知识体系结构图]

[练习、作业与思考题]

[学习资源]


第九章 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课程资源开发    
[返回章节目录]

[9-3 学校课程应该成为整合诸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管理]

    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明确理念 
    校本课程开发须明确开发之理念。理念确立有助于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凝聚教育合力,形成学校特色。
  这里的理念指学校的教育哲学、教育宗旨与教育目标。教育哲学体现了教育的时代精神,是在时代背景中对教育总的认识和看法。创新教育、素质教育、主体性教育等都是新时期的教育哲学,它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方向。教育宗旨是在教育哲学指导下学校依据本校具体情况确立的总的发展方向。教育目标是教育哲学与教育宗旨的具体化和操作化。

    需求分析
    校本课程开发在办学理念指导下,应进行需求分析。需求分析的对象是学生需求、社区需求和社会需求。学生需求属教育的内部需求,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地区需求和社会需求是外部需求,是教育的外部功能。需求分析可采用的方法有:问卷调查法、人才市场分析法、网络信息分析法、地区发展报告分析等。 

    资源评估
    校本课程开发需要考虑学校的资源条件,以决定作何种程度的开发。这里的资源指信息资源、能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对信息资源的评估,涉及信息渠道、信息贮存和信息效能。能力资源是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校本课程开发是以教师和学生为核心,他们的能力状况制约着校本课程开发的深度和价值。物质资源是指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学校可提供的场地、设施、设备与经费支持,它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物质基础。

    优势评价
    学校优势包括管理优势、教师优势和学生优势。管理优势体现在学校管理理念的明晰化、管理风格的成熟化、管理手段的多样化、管理结构的系统化。对学校管理的评价先应由师生提供反馈意见,由学校领导进行初评,后由学校管理专家进行终评。教师优势表现为教师的专长、课程开发的技能、技巧。根据教师的专长,可决定他们能有效地进行何种课程的开发;学生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而不是旁观者和被动的接收者。当学校明了自己的优势后,就可以扬长避短,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