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目录]
[教学目标]
[学习引导]
[知识体系结构图]
[练习、作业与思考题]
[学习资源]
|
第九章 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课程资源开发 [返回章节目录]

[学习引导]
本章简介
1、中国自50年代至80年代初一直采用苏联的课程管理模式,即由中央对全国的课程教材进行一级管理,全国实行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这样一种集中统一的课程管理模式显然与复杂多样的国情不相适应,同时也无法发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1999年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关于课程管理的内容上不仅再次明确了课程三级管理制度,而且更进一步扩大地方和学校的权利,允许地方和学校开发符合本地实际需要的课程。
2、本次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规定:
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教育部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制订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订国家课程标准,积极试行新的课程评价制度。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国家课程的计划,规划地方课程,报教育部备案并组织实施。经教育部批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单独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使用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课程的实施和开发进行指导和监督,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3、三级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是:国家制定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 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对课程的总体设置,规划符合不同地区需要的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地方课程的开发与选用;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4、三级管理"的课程政策,顺应了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等社会改革的总趋势,与教育管理体制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改革相配套,是教育体制表现在课程领域中的又一深刻变革。
5、地方课程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社会发展及其对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所设计的课程,地方课程是宏观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方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国家课程改革精神,开发地方课程资源,更好地完成国家课程改革的任务。地方课程的核心是国家课程的标准与地方课程资源的结合与融合。
6、地方课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主管。其职责在于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实际,确定本省执行的课程计划和必修科目课程际准;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课程改革方案,报国家教育部审批;审批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编写的选修课教材、乡土教材;审查省(自治区、直辖市)编教材(包括经批准编写的、在相应行政辖区内使用的教材);指导市(地)、县(市、区)教委选用教材;指导、检查各地课程管理工作;确定中考实施办法,指导考试工作;确定某些课程管理权限的下放。
7、学校课程是理想的国家课程在学校一级,学校是理想课程到现实课程的转变点,国家课程解决群体的共同素质,学生个性的发展由学校课程筹划。学校课程的管理要作好制定课程目标、指定课程规划、教学管理、校内课程评价、校本课程开发、课程资源的保障等。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而开发的课程,学校和教师是课程开发和决策的主体。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的是,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
8、学校作为课程管理的一级,应该根据国家、地方课程的基本要求、本校课程资源提供的条件以及对学生的需求评估,整体勾画学校课程的全貌。在体现国家、地方课程的基本要求的同时,把学校的潜力挖掘出来,保证学生各种学习活动均衡、有序。
9、本次课程改革的《纲要》,特别提到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的问题。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
课程资源可以按空间分布不同主要分成三个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也可以按资源的功能特点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10、课程资源绝非仅仅是教材或文本形式的资源,真正的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它的丰富性、开放性,它的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这是传统教科书所无法代替的。
学校、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中应扮演重要角色。学校是开放的,课程也应是开放的,课程资源不是有没有也不是好与坏,而在于开发的程度。以往由于学校教育体系的封闭性,资源拥有者缺乏为社会、为教育服务的意识,不了解学生需求和教育规律,造成各种校外教育资源闲置浪费现象十分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