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所在位置>> 当代部分 >> 新时期小说>> 第四章
第四章 陆文夫

    "文革"前,陆文夫著有《荣誉》、《二遇周泰》两个短篇小说集,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在社会生活和精神面貌上的变迁。1956年的短篇小说《小巷深处》,剧通过妓女徐文霞在新社会中的新生历程,大胆地拓新了题材的表现领域,受到好评。陆文夫小说细腻清新的心理描写风格,也在此初露端倪。


    陆文夫复出文坛的第一篇小说《献身》,反映了知识分子在历次运动受到摧残的事实,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重大问题,发人深省。小说静中寓动的细腻的心理描写,显示出陆文夫的艺术风采和创作才能。可贵的是,作者没有将笔触停留在对伤痕的申诉上,而是以知识分子神圣的献身精神催人奋进,显示了作者不入流俗的艺术眼光。《崔大成小记》对创作中造假的流弊作了深刻的反省。崔大成写稿的秘密就是"悉心研究报纸上的各种报道",随着形势的风云变幻而任意捏造事实,他竞凭借炮制假报道的功夫一时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作者借崔大成现象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社会问题。这两篇作品是陆文夫创作前后期的过渡性作品。
    从《小贩世家》、《特别法庭》开始,陆文夫的创作有了明显的变化。他注重将广阔的社会背景与深邃的历史感结合起来,"宏观着眼,微观落笔",力图挖掘历史文化的深层底蕴,对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社会现实进行深刻反思。《小贩世家》反映的是馄饨摊贩朱源达大半辈子的遭际。朱源达以辛勤的劳作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在寒冷的冬夜里.他为人们送去热气腾腾的享受,体验着自食其力的喜悦和信心。然而,在30年中,作为个体摊贩,他备受磨难和痛苦。朱源达最后的归宿是到工厂里扫铁屑混日子,端起了省心思、省力气的永远也不会满的铁饭碗,小贩世家从此成了工人世家。作品不仅揭示了"左"的顽症对一个普通小贩的摧残,还独特地揭示出悲剧的根源在于每个人心中过分厚重的传统观念的雾障。从而形象地启迪人们:改革不仅是表层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变动,而且是深层民族精神的蜕变。
    《美食家》是陆文夫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小说通过对一位嗜吃如命的吃客来自治的描绘,艺术地概括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个历史阶段的经验教训,具有深广的历史内涵与社会内容。朱自冶在旧中国是一个房屋资本家,除了吃一无所长。新中国成立后,高小庭针对他这样的"美食家"发起了"饭店革命",从形式到内容采取了一系列革命行动。原以为可以阻止朱自治纸醉金迷的生活,却革去了饭店的传统特色,革去了饭店的正常秩序和工作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朱自冶转而与烧得一手好莱的孔碧霞结婚。困难时期,他只能以吃饱为最大享受。"文革"后,朱自治又身价陡涨,当上烹饪学会会长。作品以人们的美食欲望为切入口,通过朱自治吃客生涯的一波三折,反映了国家历史命运的变动,具有深远的社会历史意义。作家在《美食家》和其他作品中也精致描摹了古城苏州的风土人情,园林风景、吴越遗迹、风味小吃、吴侬软语、石板小巷、小桥流水……无不栩栩如生。这些苏州特有的文化与风格,成为他小说中的重要的情节要素,具有独特的文化与地域魅力,使其小说赢得了"小巷文学"和"苏州文学"的美称。

    1985年发表的《井》,是陆文夫继《美食家》之后的又一次创作高峰。他试图从民族文化心理多种角度考察社会生活
    陆文夫小说的创作特色首先在于针砭时弊的准确与深刻。他善于从历史的变迁角度考察生活,小中见大,反映出深广的社会历史内涵和思想意蕴。其次,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幽默感,防文夫戏称为"糖醋现实主义"。他善于从普通人带喜剧色彩的日常生活中挖掘深层的悲剧因素,轻松中见锋芒,笑声中有反省,显示出一种机智幽默的风格。显然,他吸收了苏州评弹的幽默风格与语言艺术。苏州评弹艺术讲究"理、味、越、细、技",运用轻松风趣幽默的生活化语言叙述故事,十分细腻传神。这对于陆文夫80年代的小说创作产生影响,细腻的心理描写与机智幽默的叙述艺术获得奇妙的结合。再次,陆文夫的小说中有看深厚的文化地域特色。他不仅警力于苏州的地方风物的描摹,更关注这一地域居民的情感态度与生存境况。他的小说创作,准确传达了变化中的苏州的文化情境,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小说。

第三章 刘心武

第五章 高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