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内容>>第一章>>第三节
   上一节 | 下一节 

    4.对立统一的关系
    因为是火自身的不足或是多余这样对立的情况导致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因此事物之间的变化的表现就是对立面之间的转化。赫拉克利特的许多话都反映了这样的对立面转化,并且这些对立面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首先,对立面之间有相互和谐、相互统一的关系,即互相对立的状态或是相反的性质能够共存,并产生出一种和谐的环境。例如,日与夜、冷与热、善与恶,我们可以用完全对立完全不同的颜色绘画出栩栩如真的图画,可以用完全不同的音调弹奏出悦耳的音乐,可以用相互对立的元音和辅音拼写出正确的单词和完整的句子。他指出:“自然也追求对立的东西,它是用对立的东西制造出和谐,而不是用相同的东西,例如将雌雄相配,而不是将雌配雌、将雄配雄;联合相反的东西而造成协调,而不是联合一致的东西。”
    其次,对立面之间也有相互对立的关系,即对事物某一个方面的取舍的标准是相反相对立的,因为评判标准的不同,事物性质的好坏也是不同的。例如,咸咸的海水对于鱼来说是有益的必须喝的,但对于人类来说却是脏的、有害的;牛马喜欢草料,但人却更看重金银珠宝;最美的猪在人类眼里却是丑陋的。他说:“疾病使健康成为愉快,坏事使好事成为愉快,饿使饱成为愉快,疲劳使安息成为愉快。”“如果没有不义,人们也就不知道正义的名字。”
    第三,对立面之间还有相互转化的关系,即事物时时刻刻都在向着自己对立的方向转化,只是我们无法察觉到罢了。当我们自以为事物一定是什么样子什么状态的时候,其实它早已悄悄转化为另一种事物了。正如他所说:“我们身上的生和死、醒和梦、少和老始终是同一的。前者转化,就成为后者;后者转化,就成为前者。” 这就说明了相互对立的双方其实又是统一的。
    赫拉克利特所说的这些和谐、同一、相对和转化,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的思想雏形。它一般的表达形式是:“A既是自身,但其实又不是自身”。赫拉克利特所说的一些格言就是这么表达的,例如:“我们踏入又不踏入同一条河流,我们存着又不存在。” “唯有智慧是一,它既不愿意又愿意被人称作是宙斯。” “不朽的有朽,有朽的不朽。” 他的这些说法是后来的哲学家们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巴门尼德否认了他所表达的变化观点,柏拉图认为这种说法只能用在不可感知的感觉对象之上,亚里士多德运用形式逻辑的矛盾来推翻了他这种表达方法的逻辑可能性的存在。无论如何,后人却从他的思想中挖掘出了伟大的辩证法的源头。
    另外,赫拉克利特还特别重视对立面的斗争。他在欧洲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斗争”这个哲学范畴,并把它看作是世界万物运动变化的力量和源泉所在。他说:“应当知道,战争是普遍的,正义就是斗争,一切都是通过斗争和必然性而产生的。” 赫拉克利特认为是对立双方的斗争才会带来它们的互相转化。因此赫拉克利特还批评了古代诗人荷马、赫西俄德等人否定事物对立与斗争,只片面地强调事物和谐统一的主张。他指出:“他们不了解如何相反者相成:对立的统一,如弓和竖琴。” 他认为世界上是没有绝对和谐的存在的,世界万物既是相互和谐,又是不和谐的。和谐的状态其实是事物之间的对立及斗争后所形成的。他说:“相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一切都是通过斗争而产生的。”
    总的来说,赫拉克利特不仅发扬了伊奥尼亚哲学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而且还在欧洲的哲学史上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自发辩证法的思想。逻各斯的提出,是早期希腊哲学在抽象思维旅程中达到的一个全新高度。他所提出的一切都是变化发展的,以及对立面相互统一的思想,都是对当时希腊社会剧烈变化的现象及其原因做出的哲学解释。当然他的政治态度并不是明显反动的,因为从他的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敢于向传统的宗教和权威挑战的人,他的辩证法思想没有主张倒退或是无为,而是充满了斗争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思想对后来欧洲哲学的发展影响深远。黑格尔说:“没有一个赫拉克利特的命题我没有纳入我的逻辑学中。” 不过黑格尔是从客观唯心主义的角度来看待赫拉克利特的,这就导致了一定程度的扭曲。亚里士多德认为赫拉克利特应该属于以物质元素为本原的自然哲学家,并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住了他的哲学中的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本质。所以赫拉克利特作为一名第一流的哲学家是当之无愧的。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