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内容>>第七编>>第二章
   上一章 | 下一章 

第二章  西学东渐中的太平天国革命思想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开始丧失主权,并加剧了社会固有的矛盾和问题。财政拮据的清政府为了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变本加厉地对人民进行掠夺;外国商品的输入,引起了农村家庭手工业和城市手工业的衰败,土地兼并、集中日趋加重,农民阶级和封建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激化,洪秀全等领导的农民革命爆发,建立太平天国革命政权,其势力席卷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秩序。洪秀全、洪仁玕的思想比较集中地体现出太平天国革命思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西学东渐过程中新旧交替、中外杂陈的思想背景。

第一节  洪秀全及其思想

洪秀全
    洪秀全(1814——1864)原名火秀,又名仁坤,广东花县人。7岁入私塾读书,开始接受传统文化教育。16岁时,因穷困而辍学,参加生产劳动。16岁至31岁之间,多次赴广州应试秀才,皆未考取,因而萌生对清朝统治的不满。由于广州特殊的文化地理位置,清朝官僚的腐败昏庸,洋人的侵略、人民的反抗斗争,给洪秀全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促使他逐渐形成反抗清朝统治的思想。31岁时,受基督教布道书《劝世良言》中有关“上帝”真神及人类平等学说影响,创立拜上帝会。在以后几年间,先后写了以“三原”为代表的宣传作品,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和罪恶,表达改变现实社会的志向和愿望。并与冯云山、肖朝贵、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拜上帝会骨干,发动组织群众,筹划反清起义。咸丰元年,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天平天国。咸丰三年,定都天京,分军北伐、西征,颁布太平天国政纲《天朝田亩制度》。晚年沉湎于宗教,刚愎自用,信人不专,滥封王爵。洪秀全的革命思想中,有对现实社会不平等的控诉和批判,有对理想社会的描摹和规划。从思想的来源和意义上看,表现出新旧、中西杂陈的特点。
    “三原”思想。1845年至1847年3年间,洪秀全先后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宣传作品。这些作品带有原始基督教的平等色彩,是洪秀全向群众进行宣传的政治神学作品。在书中,揭露了现实社会的黑暗和罪恶,认为现实社会是一个以强犯弱、以众暴寡、以智诈愚、以勇苦怯的乖离浇薄、陵夺斗杀的社会,而理想的社会是“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社会。指出社会由混乱而趋向治理、由黑暗而趋向光明,是必然的趋势。他以“启示录”式的语言,借用所谓“至尊至贵之真神”“皇上帝”的名义,宣判清朝统治者以及地主豪绅都是与皇上帝对立的妖魔鬼怪,清朝皇帝就是这些妖魔鬼怪之首“阎罗妖”,他作怪多变,迷惑缠捉人的灵魂。受苦受难的民众都是“皇上帝”的儿女,大家都是兄弟姊妹。他还分析了不合理社会的思想文化根源,指出,“推勘妖魔作怪之由,总追究孔丘教人之书多错”,即孔子学说是“阎罗妖”控制天下的护符。他号召天下兄弟姊妹联合起来,快速将“阎罗妖”及群妖群魔诛杀铲除,建立一个“天下一家,有饭同吃,有衣同穿”的理想社会。初步表达了改造社会的信心和理想。
    《天朝田亩制度》的规划和理想。《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政权颁布的以土地所有制为中心的政治纲领。它规定,将全国土地分为九等,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按照规定领取生活必需品;推行守土乡官制,将地方政权组织系统和地方军事组织系统统一起来;确立保举乡官制和保升奏贬制,,以保障基层政权用人需要及合理性;主张妇女在经济上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地位,规定妇女和男子一样享有参军、应试和被保举为官的权力。《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基于平均主义的社会主义空想,欲构建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反映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在洪秀全等太平天国领导人看来,只要将土地平均分配,按照规定领取生活必需品,就能实现消灭贫穷,消灭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美好理想。而实质却只是农业社会主义的空想。事实上证明,按规定分配生活必需品的制度,也只在战时状态中发挥积极作用。在相对稳定的局面下无条件地实行这种制度,只能伤害农民的积极性,进而破坏生产。就土地政策而言,也未能真正贯彻实施,有田者依旧是交粮纳税,佃户依旧是照额完租,太平天国政权甚至将“抗租与抗粮同办”。事实说明,农民平均主义思想,只具有破坏的革命性,而不具有建设的革命性,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有的土地所有制及生产关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