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进入以科技、经济和军事竞争为核心的“冷战”阶段,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它标志着在美苏两强的争霸中,苏联开始在空间技术上领先于美国。为了重新争得在与苏联竞争中的优势地位,1958年9月公布了战后第一个重要的教育法案《1958年国防教育法》,授权美国联邦政府使用财政拨款手段援助教育事业,以培养出从质量和数量上都能满足国防需要的人才。为了把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传授给青年学生,1959年9月,在联邦教育局、全国科学基金会、空军、兰德公司等资助下,美国科学院和美国科学促进会组织了35位科学家、学者和教育家在科德角的伍兹霍尔召开会议,讨论改进美国中小学自然科学的教育问题,从而拉开了美国课程改革的序幕。由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 1915~)领导的学科结构课程改革引导了后来的全球性课程变革。 在现代,几乎所有国家都把教育当作是应对社会变迁挑战的重要手段。所以,当社会出现新的发展趋势的时候,教育不可避免地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变革。21世纪的全球社会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比如经济全球化导致的利益格局重组,现代信息技术导致的第二生存空间,民主政治导致的权力下移与转移,价值多元化导致的文化冲突与对抗,科技竞争导致的工具实用主义倾向,学习化社会导致的教育体系变更等,这些新变化将导致教育的知识基础发生变化,人们开始对以往以为常的教育内容与学习方法产生怀疑,要求改革课程与教学,迎接知识时代的挑战;由于学校以外出现了一个巨大的信息空间,传统学校教育的垄断地位受到质疑,以网络学习为代表的新教育形式要求变革传统的教育手段与方式;随着社会富裕程度的提高,导致青少年出现无兴趣、无毅力、无责任的现象。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受学校的约束?教育意义基础的变化,要求教育进行自由化与市场化的改革,以适应多变的社会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