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各种学生提供宽松的发展空间。蔡元培推崇教育中的自然和个性发展,提出应使不同个性的学生按照其应有的方向生长,这种宽容的教育方针使各类学生可以得以充分发展,而不是受到压制。另外,蔡元培选派学生出国留学,学习外国技术和先进的思想,提倡一种开放的教育,向学生提供接触外界环境的机会,而不是让学生囿于有限的发展空间。这是教育的应有之义。而传统的教育习惯于用权威、纪律等强制力量把学生约束起来,以避免管理上的困难。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压抑了人的自然本性,无视人的个性特性。以牺牲人性的自由发展为代价所换来的“尖子生”充其量不过是应试的能手、考试的机器。按照正常的学习规律来说,知识获取的越多,学习起来就越容易,可是我们的教育却恰恰相反,低年级的学生尚能思维,尚且有问题可问,可随着年级的升高,问题在人的头脑中消亡了,厌学情绪高涨。教育非但没有促进人的发展,反而成了一种异化的力量,令人望而生畏。 3.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蔡元培相信,自由探讨的气氛和学术交流的习惯可以为人之创造潜力的开发创造一个宽松的舞台和环境。他认为,一切创造力都需要有一个表现这种力量的场所,需要从周围环境中汲取新的创造的力量。 蔡元培相信,通过各种思想的交锋,各学派可以自成一家,以避免各学术思想之间由于各种政治的原因相互压制,这样也不利于整个学术场域的繁荣。另外,如果没有各学术之间的争鸣,就会减少发现问题的机会,缺少反思的场景,就发现不了自身的缺陷和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最后,如果没有学术争鸣,很难发现有思想见地的专业人才。基于繁荣学术的需要,蔡元培在北大设置了研究所,他指出,大学不仅是教学的场所,还必须开展学术研究。这虽然比德国晚100多年,但在中国还是首创。他的各种做法很快被国内各个大学所效仿,为近代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客观上为新文化的传播开启了方便之门,促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学术大繁荣,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摇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