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全面发展思想。早在1919年他就曾提出“全面发育”原则,强调教育要关注儿童的身体和精神的全面发育,不要“偏于一面”。1928年,陶行知在全国教育会议普通教育组会议上指出:“小学教育应培养手脑双全、志愿自立立人的儿童。”具体说来,这种教育目标包括: = 1 \* GB3 ①健康的体魄; = 2 \* GB3 ②农夫的身手; = 3 \* GB3 ③科学的头脑; = 4 \* GB3 ④艺术的兴趣; = 5 \* GB3 ⑤改造社会的精神。仔细分析,这五个方面其实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因此,教育除了传授知识以外还要重视情感培养、意志磨砺、道德养成等,最终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而这正是素质教育的基本指向。
(三)梅贻琦的素质教育思想 现代社会需要通才教育以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的人。教育应培养具有和谐精神的人,而不是造就会说话的机器。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大力倡导并努力实践通才教育的是清华大学的梅贻琦先生,当前我们对通才教育的理解有时有失片面,甚至难以超越前人。为此我们不妨回顾一下梅贻琦先生对通才教育的有关论述,这对我们素质教育的实施或许有一些启发。 梅贻琦主张教育要培养通达之人,传统教育只是培养国家的机械工具,而个体没有自由发展的余地。他曾指出:有人认为学习人文学科的,就不必注意理科的学习;学习工科的人则不必注意人文素养的养成,这种认识似乎短浅一些。做学问的眼界一定要广,不能过于狭窄,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一种平衡不偏人生观念,对世界大势文化变迁,也才能保持较为清楚的认识和了解。通识教育不但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增加情趣,也可加增加我们的工作效率。这是学校对于全部课程的一种主张。但在现实中我们却信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重科学,轻人文;重数语外等“主科”,轻音体美等“副科”,以至于教所谓“不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