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素质教育进程中,教育者经常会发现现在的儿童心理脆弱,承受能力极差,听不得一点批评,即使做错了也不能批评。孩子长大之后,怎样承受来自批评的压力?如何承受竞争的压力?为了贯彻挫折教育精神,一些学校专门组织了假期“吃苦夏令营”、“挫折教育夏令营”,有些家长为锻炼孩子,报名参加。当然,这是实施挫折教育的一种很好的形式,但不要把挫折教育的实施仅仅停留在人工创设的环境中,因为这种环境不是日常化的,学生更多地把它当成一种新奇的事情去参与。其实,挫折教育就在身边,随处随时就可以实施挫折教育。比如,父母和老师要给予孩子必要的纪律约束和适当的批评。如果错误比较严重,批评还可更严厉些,这样有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对于孩子犯的大错,给以适度的处罚,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比如:让他一个人在安静的地方反省一段时间或是不给孩子买他想要的玩具等等。让他体会受挫折的感觉,学会自我调节。教师要学会“忽视”对优等生的热切关注,让他们也从教师和同学习以为常的关心中体会到另一种情感,并学会自我调节,以适应新环境。值得注意的是,为儿童制造的挫折应适度,保持在儿童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否则可能也会对学生的发展不利。关于挫折教育的具体操作方法请见链接。

3.个性教育

个性是一个社会化概念,也就是说,人出生时是没有个性之说的,个性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性格特征。至于个性教育,笔者比较认同的是李晖先生提出的个性概念:“个性教育就是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受教育者的需要、兴趣、创造性和自由,尊重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和价值,促进人的个性自主和谐发展的教育。”

1  2  3  4  5


李晖:《个性教育的理论基础、特征及其实施》,《教育评论》199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