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范式为主”到“以问题为主”的思维转向为教育评价理论研究提供了正确的目标定向。多元的理论范式为教育评价提供了多维的审视角度,同时也表露出理论渴望走入实践的愿望。不同理论的出现,不仅仅是文字演绎的结果,更是理论对于评价实践问题的回应。这种以问题为主的思维转向表明了:教育评价理论的生命来自于鲜活的实践,它需要从实践中获得研究的问题域,需要在实践中调整研究的角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返观自身,理论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行动,而不仅仅是改善理论。问题主义式的思维使教育评价理论在目标定位上,更加关注实践,关注问题,因此也更加注重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 (二)现实的问题要求教育评价做出改革 任何改革都可以理解为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这种问题可能是现存的,也可能是在可预见的未来即将发生的。改革恰如一次手术,是为了解决出现或隐藏在教育评价中的各种顽疾,从而促进教育评价与教育的良性成长与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到新的世纪,关于人的理念、教育的理想、生活的意味、成长的含义及发展的内蕴等方面的认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现行的教育评价在事实上仍驻留在传统的陈旧认识中,以一种格格不入的态势规范着教育活动中的个体和组织。这导致了教育评价活动的种种问题,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等方面内容。这些问题成了教育发展的束缚,催生了不良的观念和行为,要扭转困境、消除问题就需要通过改革为我们提供新的观念、标准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