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上课是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适应教师的教。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新课程提倡,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评价标准也应以学生的学习为主。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的“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 (四)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重结果轻过程”,这也是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在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中掌握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 由此看出,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如果不是更重要的话,没有过程的结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学生对自己学习知识的概念、原理、定理和定律的过程不了解,没有能力开发和完善自己的学习策略,那就只能是死记硬背和生搬硬套的机械学习。 (五)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 从信息论上看,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由于教学方法不同,存在以下四种主要信息交流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