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所在位置 >> 学习指导 >> 诗歌部分 [回首页]  
 
  中国当代诗歌部分学习指导

《有的人》   作者:臧克家

1、《有的人》的主题

《有的人》是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的一首令人经久难忘的好诗,诗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人为什么活着?应该怎样活着?”的深刻主题。诗人怀着对鲁迅无比崇仰的心情,颂扬了鲁迅甘于给人民当牛马的崇高品德,同时对那些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又想不朽的人给以严正的批判和辛辣的嘲讽。

2、本诗以“有的人”为题,是否与纪念鲁迅先生的主旨相背离?

本诗是为纪念鲁迅而作,但并不直接以纪念鲁迅为题,而题为《有的人》,这样,诗中的形象使人想到鲁迅而又不限于鲁迅,实际上包括了所有为人民而努力奋斗、不怕牺牲的人——那些革命者、先驱者们,从而使诗歌获得了更为广泛的思想意蕴。这样做不仅没有与纪念鲁迅先生的主旨相违背,反而更加深化了主题。

3、简析《有的人》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这首短诗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全诗七节全部采用对比手法,将以鲁迅为代表的“俯首甘为孺子牛”式的人生和另一种“骑在人民头上”梦想不朽的人生进行对比,一善一恶,一美一丑,其本质愈加鲜明,突出了主题。诗作构思巧妙,以小见大,扩大了诗的境界与容量。

 

《吐鲁番情歌两首》 作者:闻捷

1、《苹果树下》的主题思想

诗作运用倒叙手法,以一对青年男女爱情结出果实开篇,追叙了他们从春到秋的恋爱过程,细致地描绘了初恋时惶惑而又甜蜜的心境,形象地表现了青年人对爱情的热烈追求,热情歌颂了在共同劳动中建立起来的美好感情。

2、《葡萄成熟了》的主题思想

诗人通过描绘一群活跃在葡萄园里的青年男女愉快地劳动和嬉戏的情景,写出了小伙子对爱情的热切渴望,也写出了姑娘们的聪明机智,展示了维吾尔族青年男女热情、开朗、诙谐的民族性格,讴歌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3、简析《苹果树下》的巧妙构思。

诗歌构思新颖别致,诗人十分巧妙地以苹果来比喻爱情,通过苹果从开花到结果的过程,表现了爱情的孕育、发展和成熟,并将劳动和爱情巧妙揉合在一起,使劳动的欢乐和爱情的甜蜜和谐统一,传达出富有时代气息的全新爱情观。

 

《向困难进军》   作者:郭小川

1、《显困难进军》的主题思想

诗人怀着澎湃的激情,以宣传鼓动家的姿态和富于哲理的语言,把自己年轻时代的艰苦斗争经历与今天的年轻一代的幸福生活相对比,抒发了对今天的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和对今天的青年人的羡慕之情,诗人以自己在革命斗争中迎接困难、战胜困难的切身体会,告诫青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随时会有新的困难出现,号召青年人,要为社会主义建设,勇敢地面对生活,向困难进军。整首诗洋溢着一种乐观精神,字里行间时时显出赤子般的热忱。

2、《向困难进军》的艺术特色

第一,诗作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政治上的宣传鼓动性,感情真挚、激情如火,许多振奋人心的诗句犹如催征的战鼓和进军的号角,令人精神抖擞,奋发向上;第二,诗作将叙事、议论、抒情有机结合;第三,诗作成功运用了外来的“楼梯体”形式,但没有生硬地照搬,而是用汉语形式加以改造,使得节奏明快有力,气势雄浑壮阔,音节流畅嘹亮,便于朗诵和抒发奔放浩荡的感情。

 

《草木篇》  作者:流沙河

1《草木篇》的主题思想

《草木篇》由五首借物言志、托物咏怀的散文诗组成。诗人借五种自然植物,表明自己对生活的独到理解与感受,抒发了诗人对不同的人生态度、处世哲学的强烈爱憎之情。

2、《草木篇》中的五种植物分别具有怎样的人格特征?

“白杨”:直指兰天,纵然遭遇风暴,也绝不弯腰,象征了铁骨铮铮,刚直坚贞的高尚人格;“仙人掌”:即使被逐出花园,也绝不改变操行,象征了那些不取悦于人,以自己独到的方式顽强生活的人;“梅”:把自己许给了白雪,虽笑得最晚,却笑得最美丽,象征了傲然脱俗,有着执着追求的人;“藤”:缠死丁香、炫耀自己,象征损人利己、甚至不惜置他人于死地而捞取殊荣的人;“毒菌”:用鲜艳的色彩伪装自己,以骗人为目的,象征拿美丽外衣包裹险恶用心以陷害他人的人。

3、《草木篇》的艺术特色

    第一、构思上,整组诗都采用拟人化手法,使五种自然植物,具有了不同的象征意义;第二,作者将深刻的思想和丰厚的人生体验与生动鲜明草木形象有机结合,使抽象的思想观念化作具体感性的形象,既有哲理性,又深入浅出、易于理解;第三,运用对比手法,把五种植物分为两种类型,构成对立的艺术形象。

 

《回延安》  作者:贺敬之

1、《回延安》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回延安》是一首献给革命圣地延安的赞歌。诗人通过对自己回访延安时的激动心绪的描述,热烈地倾诉了对于延安的感激和眷恋之情。

2、《回延安》的艺术特色

    第一,诗作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选取黄土高原和延安的典型事物入诗,洋溢着浓浓的陕北地方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第二,用比自然贴切,将革命圣地延安喻为哺育诗人成长的母亲,而诗人自己则成为久别归来的儿女;第三,叙事抒情完全按照回延安的过程和感情发展的自然顺序进行,条理明晰,易于解读,同时也适当采用现实叙述与穿插回忆相结合的方法,这样既丰富了作品的内容含量、情感含量,又使热烈奔放、深沉细腻的情感自然和谐地渗透在字里行间。

 

《山民》   作者:韩东

1、《山民》的主题思想

诗歌以山民父子间的一段山外是山、山外有海的对话及儿子“他”的有关心理活动为寓言本体,由此引发对民族性格的反思和批判,从而揭示了作品针砭民族惰性和传统习惯的主题意蕴。

2、《山民》的艺术特色

这首诗取材于日常生活场景,放弃了崇高化而采取世俗化一路,力求以生活的本色直接切入和呈现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及精神面貌;诗歌共短短的四节,却以简洁的方式显现了主人公“他”的几乎一生的思想变化;在语言上,去除了浪漫和华丽之气,无论是对话,还是“他”的心理活动,都纯以民俗口语出之,简洁、平白而含蓄,见出作者使诗歌归复生活本身的努力

 

《华南虎》  作者:牛汉

1、简答“华南虎”的象征意义。

这首诗表面上是写一只被囚困于笼中的华南虎的境遇及其对这种境遇的不满和抗争,然而,它却犹如狂飙烈火一样使人深深激动,使人抑制不住感情的炽烈燃烧和心灵的猛烈震动,在这平常的题材和平淡的字面里所掩藏、所倾诉的,是一度处于劫难中的有血性的中国人的自审和自信,是不羁的灵魂和不屈的斗争精神,是对禁锢的挣脱、对屈辱的摒弃和对自由的热烈向往! “华南虎”是身陷囹圄、受尽屈辱仍痴心不改、追求自由的诗人自我人格的象征。诗人通过对这华南虎这一象征物内涵喻义的深入开拓和引伸,一面热情地赞颂不苟安于囚困的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另一面则冷峻地鞭挞和嘲讽了铁笼旁大群无动于衷的围观者的麻木与可笑,并以此倾诉了自己的感情和解剖了自己的魂灵。

2、《华南虎》的艺术特点

《华南虎》是一首咏物诗,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象征手法的运用,作者将源于生命的沉痛和至死不移的人格追求,寓于有相似际遇的老虎身上,把对老虎的描绘与对自已在十年浩劫中所经历的类似这只华南虎的遭际与抗争的感情以及心态,合情合理、巧妙自然、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在主体与客体的猝然相遇、浑然一体中提炼诗意和理趣,诗风深沉、凝重,苍凉、悲壮,具有深刻的思想价值和慑人心魄的美学力量。

 

《悬岩边的树》 作者:曾卓

1、《悬岩边的树》的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一棵生长在悬崖边上的树的描绘,暗示出了一种不屈于压力的坚强性格,抒发了自己身处逆境时的“沉重的激情”。

2、《悬崖边的树》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诗人在生活中,发现了一棵生长在悬崖边上的不知名的树,缘物生情,立即产生联想,进入创作构思,决定用这棵树作为象征体来暗示一种深刻的象征意蕴。这种“无意乎相求,不期而相遇”,在生活中捕得的象征体,既有蹊径独辟的意趣,又无刻意雕琢的弊端,同时还可以显示出异常丰厚的象征义。

在诗中,象征体的描绘生动、含蓄。诗人不仅敏捷地捕捉住了“悬崖边的树”这个象征体,而且将这一象征体表现得非常生动含蓄,使其成了一个自足圆满的艺术形象。诗人不仅准确地把握住了这棵生长在悬崖之上的不知名的树的外部特征,还运用了拟人、比喻等艺术手法,将自己的思想情感,移入这棵树之中,使它也有了人的思想、感情和性格,这才使这棵树具备了象征图象的应有品,成为暗示着深刻意蕴的象征体。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在读这首诗时,就会感到,诗人处处都是在写树,然而又处处是在写人,处处是在写一种在特殊时代之中,带有普遍意义的倔强性格,处处是在写人生战场上的坚强战士。古人说:“咏物诗要不即不离,工细中须具缥缈之致”(清·吴雷发《说诗菅蒯》)。曾卓的这首诗,正是如此。   

 

《回答》   作者:北岛

1、《回答》的主题

《回答》反映了整整一代青年觉醒的心声,是与已逝的一个历史时代彻底告别的“宣言书”。诗人以惊世骇俗的警句高度概括了一个特定时代被扭曲、颠倒和异化的本质特征,以悲愤冷峻、决绝的姿态表达了自己对是非颠倒的暴力世界的怀疑、挑战和抗争,体现了一代青年直面现实、怀疑一切的时代心理,以及在民族文化断裂、终极关怀丧失的历史背景下重新寻求人生意义、重建民族生存目标的迫切的使命感。

2、简析《回答》中所体现的北岛式的悖论性思维。

《回答》充分体现了北岛诗歌典型的思维方式:悖论性思维。如开头两句的对比和第二自然段两句设问中体现的悖谬感以及第五自然段连续四个排比句,都体现了悖论性思考方式。这种悖论性思维更深刻地体现了时代的乖谬性和非逻辑性,成为北岛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一种独特的形的式,为北岛诗歌赋予了深厚的美学特质。

 

《双桅船》  作者:舒婷

1、《双桅船》的主题

诗歌把双桅船作为抒情的主体,借双桅船之口,描述了船与岸之间不断相聚又不断分离的特殊关系,歌颂了虽非朝夕相处,却依然心心相印的纯真的爱情。同时,也由船与岸的特殊关系出发推而广之,概括了世间许多事物中都存在的这种永远也无法改变的相互依存的天然联系。“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恰是对这种联系的高度概括。

2.简析《双桅船》中“船”与“岸”的多重象征性含义

    由于诗人采用了象征的手法,使“船”与“岸”的关系十分复杂,具有了多重的含义。我们不妨把他们假设为一对热恋中的情人,而《双桅船》也就可以说是一首情诗。但这海岸又实在不止是一位情人的代表,它似乎还象征着某种比情人更为阔大深厚的事物,你甚至可以说它象征着祖国、民族,以及其他许多令人起敬的东西。另外,假如我们不一定要把它具体归结为某一种事物,而只是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一种远比自己更加博大深沉的力量的钦慕呼唤和追求,是不是也同样可以呢?无论是对一个饱经历史颠簸的民族来说,还是对一个在持续的风浪和动荡时期里成长起来的姑娘来说,这样的钦慕和呼唤都是非常自然的。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双桅船的心境正是我们许多人共同的心境。也许正是这一点,使这首诗对历经劫难的中国人——无论老少——都产生了吸引力。

3《双桅船》的艺术特色。

    第一,       诗作以总体的象征来表现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第二,还具有内涵丰富性和主题多义性的特点;第三,诗作还具有典雅、端丽、温柔的抒情风格。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作者:梁小斌

1、简析《中国,我的钥匙丢了》中“钥匙” 意象的象征意义。

诗歌的主体意象就是钥匙。这个钥匙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这是一个概括性的意象,而不是一个具体的用具。这个钥匙的外延和内涵都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钥匙。它借了钥匙的可感的外部形体,和它开锁的功能加以延伸、扩展,使这功能脱离了具体的日常有限的对象,而向精神的情感的领域渗透,这一来,钥匙已是一种精神的钥匙,而不是原来的物质的钥匙了。诗人特地赋给它具体的孩子气的心灵内涵,那就是《海涅歌谣》,童年时代的画片和夹在书页中的三叶草。这一切作为有特点的意象,与童年时代追求知识、文明乃至青年时代的爱情联系在一起,暗示着一种纯洁的、理想的、没有受到污染的心灵境界。诗人还赋给这把精神钥匙以历史的内容。这把钥匙之所以失去,是由于十年浩劫中,他在“红色大街疯狂地奔跑”(至于怎样奔跑,怎样遗失,那是次要的,过多的涉及会导致散文的入侵,故作者一笔带过)。诗人为了提高这个主体意象概括力,还别出心裁地让这把钥匙与“中国”的意象发生直接的关系。“中国”一旦作为诗人呼唤对象,钥匙从一个具体用具遂上升到与中国并列的境界。它的重要性,它的功能,它的内涵都大大地提高了,被提高到一个极其广阔的空间背景上。这样一来,这个意象不但在外部形态上,而且在内部含意上都带上了象征性。

2、《中国,我的钥匙丢了》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诗歌主要采用象征化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主题意蕴。这种象征意义的获得,首先是通过将“钥匙”这一日常生活化的普通、具体的事物与“中国”这一抽象而庞大的概念加以并列、对峙而造成的。诗题就是“中国,我的钥匙丢了”,这样的并置,势必激发读者从“钥匙”的意象中考虑深层的象征意蕴,同时也蕴含了作品广阔的诗意空间。

 

《一代人》  作者:顾城

1、《一代人》的主题意蕴

这首诗概括的是从“文革”漫漫长夜中挣扎过来的一代人所赋有的精神特质:历经黑夜后对光明的顽强的渴望与执著的追求。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仅有的两行诗浓缩了丰富的内涵,成为一代追求者的象征。

2、《一代人》的艺术特色

在艺术技巧上,诗人对知青一代群体心路的概括没有陷入枯燥的说教与哲理的抽象,而是捕捉到了“黑色的眼睛”这一生动的意象,从而点化了一个意蕴深远的诗境。“黑夜”与“光明”的鲜明对比,使这首诗有一种简捷明快的黑白木刻的效果。

 

《相信未来》   作者:食指

1、《相信未来》的主题意蕴。

《相信未来》以极其个人化的情感体验和独特的意象组接,表现了诗人在那个令人悲哀绝望的年代里真实的灵魂对抗和挣扎,表达了他在绝望之中对人生和民族未来的朦胧而坚执的希望。

2、《相信未来》的艺术特色

本诗大量运用意象组接的方式,表现内心的失望、矛盾和对未来的执著向往;作者还采用了排比、反复等表现手法。每一、二句都用排比句式,有力地反衬或烘托了第四句的主题;在三段的反复吟诵中进一步强调了顽强地“相信未来”的主题意蕴;全诗形式整饬,每节都由长短大致相近、节奏统一的四句组成,使诗作情感激越饱满,音韵跌宕,节奏铿锵。

 

《重读〈圣经〉》  作者:绿原

1、《重读〈圣经〉》的主题

1970年,诗人正被下放至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即本诗副标题所谓的“牛棚”——劳动改造,在当时的政治气候和现实处境中,他不可能直接喊出对于那不公正的世道的抗议,甚至连私底下用明白的语言写下这种抗议都会带来危险。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写下了《重读<圣经> 》一诗,实录了一段悖谬的历史和内心深重的苦难,借用比喻的方式,通过对圣经故事中的世道和人物的评价,来表现作者对现实人生的批判,以曲折、含蓄的方式,来表现对现实人生的种种看法。

2《重读<圣经>》的艺术特点。

在本诗的艺术构思上,作者以干校夜读《圣经》的情景作为诗歌的结构主干,本身就体现了比喻和暗示手法的结合;这种比喻的方式赋予这首诗一种从容的意态,诗人不慌不忙地让思绪进入圣经中的世界,最后又在高潮之后干净利索地返回牛棚中的寂静场面,情感的起伏相当自然。又因为一直用的是暗示,所以作者对现实的批判也显得比较含蓄,能给人回味。

另外,本诗在遣词用字上也十分注意仔细斟酌,诗歌的形式也相当整饬,每节都有长短大致相仿的四句组成;对韵律节奏也刻意讲究,全诗基本上以二四间行押韵,这更是此诗明显的特点。

 

《麦地》   作者:海子

1、《麦地》的主题

海子的抒情短诗,常常表现出对于淳朴的自然与收获的劳作的深情眷恋,以及对于健康生命的一种由衷的感恩之情,表达出他对民间世界的苦难深切的体悟和同情,以及对人类美好理想的由衷赞美,《麦地》即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2、简析《麦地》中麦地麦子月亮等意象所蕴含的意义。

本诗中的“麦子”既是一种写实,同时也是一种象征,作为一种最常见的粮食,它象征着生命的本源,它与“月亮”一样,对全人类都有着普遍意义,诗中月光下“我”与“穷人”和“富人”相聚的想象性场景,使“月亮”和“麦子”、“麦地”的意象蕴含一种神圣的意味,它们都具有人类和平美好理想的象征意蕴。作品以“身上像流动金子”来描述月夜种麦的父亲,以摆放田野上的“天堂的桌子”来摹写成片的麦浪,都有造像简洁而鲜活的特点。而“父亲”、“麦浪”在这里又都是人类家园的象征,在表象的背后涵蕴着某种宗教式的虔敬情怀,易于激发读者进一步的联想和思索。

3、《麦地》的艺术特点。

善于通过素朴的、速写式的视觉意象,造成特定的艺术氛围,并暗示某种不可见的东西,以体现作品深层的精神意蕴,是本诗的主要艺术特点。如以粥碗里的月亮“和麦子/一直没有声响”,来表达对麦子和月亮的赞美之情,将父亲劳动时身上的汗水描述为“像流动着金子”,以此传达对劳动的歌颂,用妻子们“不停用白围裙/擦手”来表现收获时的欢欣等等。

    整首诗的抒情风格也是清新素朴的,这体现在作品采用了朴素的语汇,简短的句式,在农家日常生活细节的抒写中融注了一种赤子的率真情怀,使其与麦地这一单一但开阔的背景凝聚成一个清新可喜、令人神往的艺术空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