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所在位置 >> 学习指导 >> 戏剧部分 [回首页]  
 
  中国当代戏剧部分学习指导

 

《茶馆》  作者:老舍

1、《茶馆》的三幕戏和主题

《茶馆》全剧共三幕,描写了三个被埋葬的旧时代,反映了从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到抗日战争胜利后近五十年的变迁史。第一幕:“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是清末统治最黑暗的历史时期。当时,政治极端腐败,封建统治者横征暴敛,骄奢淫逸,弄得国家岌岌可危,民不聊生,而洋人的势力越来越大,中国已经明显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了。第二幕:民国初年,袁世凯斯后军阀混战的历史时期。帝国主义为了扩大侵略,挑动军阀互相厮杀,广大人民进一步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第三幕: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倒台前的历史时期。抗战的胜利给人民带来了希望,而政府却没有为人民着想。国民党接收大员在北平横行无忌,物价飞涨,特务横行,广大人民更难生活下去,就连最善于应付的王掌柜,也被鼻自缢。但曙光已经出现,康顺子等人相继投奔“西山”,预示着生活及将要发生的巨变。

作品通过“裕泰茶馆”的兴衰和,进出“茶馆”的各色人物命运的变化、沉浮,无情地揭露了旧中国的腐朽与黑暗,猛烈地抨击了清王朝以及新、旧军阀的反动统治,有力地鞭挞了帝国主义强盗对我国的残酷掠夺。同时,也真实地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苦难生活,并且透露了黑暗已经到了尽头,光明就要来临的征兆。

2、王利发的形象

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是贯穿全剧的主要人物。他是一位精明强干的小业主形象。首先,为了生存与温饱,他一直信守顺民哲学,从不招惹是非,对太监、资本家、新旧军阀的狗腿子、特务、大兵……,一概采取逆来顺受的态度,“见谁都请安、鞠躬、作揖”陪笑脸、说好话。但一切恶势力的人物,也都无休止地上向他敲诈、勒索,使他穷于应酬,疲于奔命。其次,在茶馆的经营上,他能够吃苦耐劳,勤于操持,每天早起晚睡,亲自送往迎来,而且还是一位善于追赶时代潮流的“圣之时者”,能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调整茶馆的经营方向,使“裕泰”茶馆在北京的茶馆业已十分萧条的情况下,得以勉强维持。第三,就个人品质而言,他还是善良而有正义感的人.在自身还食不果腹的情况下,收留了康顺子母子;为掩护青年学生免遭逮捕,他不得不咬紧牙关解囊相助。这些都说明了他具有中国人的良知,然而他的下场是走投无路,被逼自尽。

   王利发的悲剧启示人们,在吃人的旧社会,靠本分、善良、委曲求全、逆来顺受,是不会得到安宁与温饱的。他的遭遇不仅唤起人们对吃人的旧社会的憎恶,而且使人清醒地认识到它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取向。为了迅速结束这样的年代,人们就必须起来与它进行斗争。王利发最后能够嘲笑国民党党辊,依然命令儿媳、孙女去“西山”,追寻参加了游击队抗大里,说明了他的觉醒,同时也预示出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广大群众都必然要走的一条生存之路——革命斗争的道路。

3、《茶馆》的艺术成就

。首先,剧作深刻地反映了旧中国的社会本质,展示了历史反战的必然趋势,但是它却没有选取重大的社会题材,没有去描写中国近戊戌变法以来的重大实践和重要的人物,而是通过“侧面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的方法,通过“裕泰”茶馆的兴衰来展现的;其次,剧作突破了传统的戏剧手法,不求故事情节的连贯,矛盾冲突的紧张激烈,而是采取了“人像展览式结构”,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的命运、沉浮,来完成作品的主题;第三,作品还比较集中的体现了老舍剧作的民族风格,充分发挥了作家熟悉旧社会、擅长写北京市民生活的特点,具有浓郁的“北京味儿”;第四,《茶馆》写得虽然是历史题材,但作者是立足于今天来反映过去的,因此,蕴含着强烈的新旧社会的对比。

 

《关汉卿》   作者:田汉

1、《关汉卿》的主题

剧作以关汉卿最重要的作品《卖娥冤》的创作始末及其演出前后的遭遇为线索,展开了统治阶级和被剥削、被压迫者之间的斗争,在斗争过程中揭示了元朝统治者的残暴、腐朽,控诉了当时社会的罪恶,热情歌颂关汉卿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他那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反抗元朝黑暗统治、为被虐杀的平民百姓伸张正义的高贵品质。

2、田汉为什么采用“戏中戏”的结构?

    关汉卿是我国元代著名戏剧家,但他的事迹在《元史》中却无记载。由于史料的匮乏,给剧作的创作带来了诸多的困难。田汉以关汉卿创作、演出《窦娥冤》的过程为主线,来刻画、塑造了关汉卿的形象。这不仅因为《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最能体现他“为民请命”的精神,也因为主人公窦娥的性格与作家关汉卿的性格极为相似——在邪恶势力面前,宁折不弯。田汉在大胆采用这种通过关汉卿创作《窦娥冤》来反衬、塑造关汉卿形象的做法,使剧作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3、《关汉卿》的艺术特色

首先,浓郁的抒情性是剧作的显著特色。田汉擅长运用诗的语言来揭示人物的内心感受,刻画人物的性格。这种诗与音乐的穿插,有助于塑造人物,揭示主题,而且使舞台笼罩在浓厚的抒情气氛和浪漫情调之中;其次,情节的传奇色彩是剧作的又一显著特色。田汉是一位富有浪漫精神的剧作家,他在进行艺术构思时,极力追求剧情的传奇性; 第三,剧作还成功地采取了“戏中戏”的结构。

 

《左邻右舍》  作者:苏叔阳

1、《左邻右舍》的主题

剧本以七十年代末、粉碎“四人帮”前后的社会生活为背景,通过北京一个普通居民大院中五户居民在197619771978年的国庆节里所发生的错综复杂的矛盾,以及相互间关系的变化,真实而生动地展示社会生活的波澜和流向,既揭示出“四人帮”的高压政策给普通人带来的沉重创伤,辛辣地嘲讽了那些趋炎附势、投机钻营的小人,也表现了粉碎“四人帮”后依然存在的种种阴暗现象,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想往与追求。

2为什么说洪人杰是“历史怪胎”?

    洪人杰是《左邻右舍》中成功塑造的一个颇具思想深度的人物。是一个在十年动乱中被极左思潮扭曲了灵魂的政治投机者、暴发户。他本来是一个参加工作多年的老工人,但是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和毒害,使他的心灵受到严重的污染,被扭曲了。他自认为自己最“革命”,步步“紧跟”,不是“改造”他人,就是“占领上层建筑”。他不仅占领了李振民的住房,还飞黄腾达当上了车间主任,显赫一时,趾高气扬。由于他总是对大院中的邻居别有用心地横加指责和干涉,被人称为“万人嫌”。同时,他又是一个带有悲剧色彩的喜剧人物。他整天抓 “阶级斗争”、处处“紧跟”,却被扣上“攻击样板戏,污辱江青同志”的帽子,抓了起来;“四人帮”被粉碎后,他更是六神无主,在苦闷、牢骚、空虚中度日,还夹杂着一些不甘于大势已去的挣扎。从洪人杰身上,深刻地展现了“四人帮”极左思潮给人民造成的毒害和灾难,以及“文革”十年的印记,因此,被人们称为“历史怪胎”。

3、《左邻右舍》的艺术特色

首先,剧作没有构置紧张、惊险、曲折的戏剧情节,也不滞留于对生活的一般性记录,而是以高度的现实主义精神,以一个北京普通四合院中的五户人家为描写对象,描写了这些平凡的小人物在粉碎“四人帮”前后生活命运的变化;其次,剧作还具有浓郁的北京特色。《左邻右舍》是新时期京华风俗戏的代表作之一。以其鲜明、浓郁的“北京味”深深吸引了读者和观众。

 

《绝对信号》  作者:高行健

1、《绝对信号》的主题

剧本以八十年代初变革时期的社会生活为背景,通过黑子、蜜蜂、小号三位青年之间的友谊、爱情纠葛的心理流程与黑子在车匪的诱惑下几乎失足,又重新获得做人的权利的发展历程,形象地反映了当代青年对人生的不同态度和追求,敏锐地提出了如何对待失足青年以及青年待业等社会问题,从而使剧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鲜明的时代气息;但由于剧作在戏剧观念和表演形式上的独特追求,使其显示出与传统戏剧观念和表演形式完全不同的风格。

2、什么是“小剧场”演出方式?

所谓“小剧场”就是把舞台安置在观众席中间,从而消除了舞台与观众席之间的距离。演员可以从观众席走上舞台或者从舞台到观众中间去演出,观众也可以直接参与剧中演出。“小剧场”使舞台演出与剧场观摩融为一体,演员与观众之间可以直接进行交流。随着剧场形式的改变《绝对信号》采用了虚拟性的舞台设置。几个铁架、几把椅子搭起了一节“车厢”,用音响表示“火车”处在运行状态。演员从观众席走上舞台。这种演出方式打破了传统戏剧表演中的剧场与舞台、前台与后台的界限,从而大大地缩短了演出与观摩之间的距离。

3、《绝对信号》在艺术上有哪些突破?

《绝对信号》突破了传统的戏剧模式,首先,剧作推倒了传统戏剧舞台的“第四堵墙”,采用了“小剧场”的演出方式;其次、打破“现在进行时”,采用开放式的舞台时空;第三.心理活动的外化;第四、潜台词的运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