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影响国际秩序形成的主要因素
影响国际秩序形成的主要因素大体上可以归纳为权力、制度与观念三种变量。权力:这一概念是现实主义,尤其是古典现实主义的核心概念。强调国家之间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是指人支配他人的意志和行动的控制力。政治权力,指公共权威的掌控者之间以及他们与一般公众之间的控制关系。制度:有关国际关系特定问题领域内经由政府同意建立的有明确规则的制度,是规定行为角色、限定活动,并塑造预期的持久和相互联系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成套规则 。国际制度分为三种形式:一是正式的政府间组织或跨国非政府间组织;二是各国政府为了管理国际关系中的特定问题而制定的国际机制;三是协约或惯例。基欧汉将国际机制解释为:“有关国际关系特定问题领域的、政府同意建立的有专门成套规则的制度。观念:是人类支配行为的主观意识。将观念分为世界观、原则化信念和因果信念三个层面。世界观是指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原则化信念主要指人们的价值观,包括区分对与错、正义与非正义标准的规范性观念;因果信念指的是人们对原因与结果之间关系的看法。它是连接问题与行动的中间链条。由于因果信念的不同,人们的行为也不同。观念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排列顺序被逐层细化。观念的三个层面的变化规律不同,其中因果关系的变化比世界观和原则化信念的变化更频繁和迅速,对外交决策的影响更加直接。而在现实世界中,三个层面面的观念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形成了一张看上去似是无缝的网。
国际秩序是指国际行为体之间形成的一种稳定、和平、有序的状态。那么在无政府状态下国家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来说只有在相互合作的状态下才能形成国际秩序。
三种变量对于国际秩序的影响:
权力政治
从历史上国际秩序产生的规律,特别是欧洲历史上的欧洲政治秩序可以看出,秩序的产生与消失始终都是围绕着权力政治和战争进行的。现实主义对于权力政治与国家安全之间的逻辑结构是,它首先强调了国际社会同国内社会最明显的区别是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也就是说,国际社会并不像国内社会一样,在国家之上存在一种世界政府对国家的行为进行管理和约束。因此,国家只能采取自助(help-self)手段确保自身安全。这种自助体系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当国家发展自己的军事力量时,由于军事力量本身就具有内在攻击性使得其它国家在没有完整信息来源时,无法对其军事力量、外交政策意图以及其力量的未来运用进行判断。而国家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往往宁愿选择他国对本国将具有威胁这种判断,这就导致了国家间的相互疑惧和不信任。这种猜疑和不信任就使国家不得不更加强化本国的军事实力,国家间的“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也就由此产生,而国家在“安全困境”中唯有获得更多的权力,才能保证自身的生存与安全。世界秩序也基于大国间权力分配而出现了单极霸权、多极均势、两极均势等不同模式。
在国家依然是国际社会的主要行为体之时,权力政治的作用也会由于客观环境的不同发生变化。冷战结束前,权力政治的作用被欧洲国家所普遍认可。在近代欧洲特别是18—19世界的欧洲,欧洲的政治秩序是围绕权力斗争而展开的。
制度建构
新自由制度主义看来,国际机制不仅是霸权国的供应,也反映了国际社会的需求,国际机制是在国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它一旦形成就难以被某一个大国左右或推翻,因而国际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行为。一般认为。国际制度良好的运行状态可以:约束国家行为体行为;规定国家行为体角色;为国家行为体提供相对对称信息;提供化解危机的模式和场所,以及塑造结果预期保持国际关系的连续性。
国际制度的这些功能使国家间更容易实现彼此的合作,减少国家间纷争的可能性。因此,国际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是有利于国际政治秩序建构。
观念认同
当一定区域内国家行为体由于观念认同而产生政策指向趋同时,国家在相互竞争中的矛盾与分歧就会相应减少。这使得国家间合作更容易展开,从而促进了国家间关系的稳定与有序。但观念的趋同并不能完全制止国家间冲突或战争行为的发生,有时共同的观念也会使国家间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给区域和平带来负面影响。观念因素与权力政治和国际制度因素的区别在于,权力政治与制度是建构在人们业已形成的观念的基础之上的,随着人类对于以上两种因素认识上的改变,权力政治与国际制度的功能也会随之改变,甚至在未来某一时刻烟消云散。而观念是伴随人类的产生而出现,其影响力也会延续到人类发展的未来。因此,观念对于政治秩序的影响将是永久性的。
冷战结束后的欧洲国家间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欧洲强国之间相互敌视和心存戒心的状态也由于冷战的结束而消失了。各国似乎都已将注意力放在共同建设统一强大的欧洲这一问题之上。在欧洲安全问题上,观念对冷战后的欧洲国家间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有观念认同对于欧洲国家间相互信任的因素,也有传统观念下大国之间相互猜忌以及国家对于权力政治的念念不忘。从理论上分析观念为国家政策提供路线图;使国家政策产生焦点以及制度化观念产生的历史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