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国家利益是国家调整对外战略的基本立足点。
国家对外战略调整的主要依据是国家利益。无论是由结盟走向不结盟,还是由均势走向集体安全,都是由国家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基础上进行的。例如,中国在和苏联关系破裂之后,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调整原先的“两个拳头打人”战略,转而实行“一条线”战略,开始联美、联日共同对抗苏联。中国之所以能够冲破意识形态的束缚,就是因为当时的中国领导人看到苏联已经取代美国成为危害中国安全和国家利益的最大威胁,只有和美国、日本联合起来,才能遏制苏联的侵略野心,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20世纪80年代初期,邓小平之所以果断放弃了一直实行的“一条线”战略,实行不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的新战略,同样也是基于中国自身利益的考虑。因为当时中国认为联美抗苏战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已经不再适用,而且,美国利用中国有求于它的心态,在中美双边关系和世界政治中大肆推行霸权主义,频频在台湾和其他一些问题上损害中国的利益,再继续坚持原先的政策会损害中国在第三世界国家和世界和平力量中的声望,不利于树立中国独立自主的大国形象,从而影响中国根本利益的实现。
3.国家利益是解释和理解国家对外政策和行为的重要工具。
自利原则是国际政治的基本法则之一,国家对自身正当利益的追求无可厚非,利用国家利益来向国际社会解释本国的政策和行为,有利于取得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例如,反对台湾独立关系到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是中国最根本的国际利益,中国政府完全有理由采取一切手段包括武力来制止台湾走向独立。对此,中国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向国际社会进行宣传,争取国际同情和支持。国际利益也是我们拨开各种历史迷雾和表面现象,洞察和理解国家对外政策与行为的最好武器。由于各种原因,在现实政治中,有些国家非常讳言对国际利益特别是不正当利益的追求,总是用道德、正义、民主、自由等外衣将利益包装起来。要识别这种行为,就必须看到在道德外衣的背后,是不是具有国家的利益在内。如果是,就要弄清是什么样的利益,国家又是通过什么渠道来实现的。布什父子发动两次对伊拉克战争,表面上是为了制止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和制止萨达姆潜在的恐怖主义攻击,实施是为了实现美国在中东地区的特殊的国家利益,在这些利益中,既有取得美国主导中东地区政治格局的政治利益,也有获取、控制石油等战略物资的经济利益,还包括控制中东以获得对欧洲和俄罗斯地缘政治优势的战略安全利益。
三、国际利益的特征
1.国家利益的抽象性与具体性
(1)国家利益的抽象性
从国家利益的定义可以看出,国家利益并不是指单个阶级和社会集团的利益,也不是这些单个利益的相加,而是一个国家、民族内各种阶级、阶层和集团利益的综合,是各种利益中的共同利益,是这些共同利益的抽象。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是国家内各个阶级所共同要求的。在政治化的社会中,各个阶级、社会集团的发展,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主权国家基础上,在一定的主权国家范围内实现的。无论是统治阶级或者被统治阶级,都需要在国家的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上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国家利益的确是由民族国家内部各种利益所构成的,然而国内各种各样的利益本身并不是彼此完全协调一致的。
国家利益是民族国家内部各种有利于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要素的综合和抽象。它不是某一种具体的因素,也不是各种利益的简单相加,不是像一些西方学者所说的那样,“国家利益概念是各种特殊利益的总和,如同篮子里的鸡蛋一样被收集在一起”,而是各种要素的综合,因而加强了它的抽象性。
国家利益作为一种各种因素的抽象和综合,因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无形的东西,但是可以通过实际后果感觉其存在。如同经济学中价值的概念一样,它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的一般劳动,是高度的抽象。
(2)国家利益的具体性
国家利益是一种无形的存在,但既是一种存在,就要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虽然,事物本身和表现事物的形式不是同一回事儿,但有时又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国家利益在一国的对外目标、对外政策和对外行为中表现出来,而对外目标、对外政策和对外行为是可以具体的、直接的感受其存在的。如同价值通过使用价值表现出来一样,使人们直接感受其存在。
国家利益的具体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家利益从各种具体利益抽象出来,其基础是具体的。第二,抽象而出的共同利益代表和反应了各种具体利益的要求,因而它自身也具备了一定的具体性。第三,国家利益的内容也是具体的。无论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还是文化利益都有其具体实在的物质表现形态,其基本内容都是具体的。第四,国家利益的表现形式也是具体的。国家利益的具体要求通过各种具体形式表现出来,因而国家利益也是具体的和现实的,只有在现实生活的具体事例中,人们才能体会到它的客观存在和重要性。第五,国家利益的实现途径也是具体的,也要通过国家的具体行为和具体的对外政策以及特定的对外目标的达成反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