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经济因素与国际政治
经济与政治是一对联系紧密、互动频繁的范畴。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在国际政治中,经济因素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在某些情况下,它构成国际政治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体系又是国际政治产生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成为影响国际政治的独立体统。经济因素与国际政治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国家行为和国际政治两个层次上。
一、经济因素与国家行为
经济因素在国家层面上的作用是通过它对国家行为的深刻影响而体现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经济因素影响国家行为的四个方面):
1.经济实力是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成国家实力的诸多要素中,经济实力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要素,它不仅自身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且是其他要素发挥作用的中介和基础,对其他要素产生直接的影响作用。例如,国家的地理条件、自然资源和人口状况只有和经济生产力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作用。如果一个国家资源丰富、人口众多,但是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不能转化为现实的工业产品或技术产品,那么无异于捧着金饭碗要饭。再如,经济实力是国家科技投入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必要的资金和人才,科技实力也无从谈起。经济实力更是国家军事实力的基本前提,“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军费开支必须依赖于强大的经济实力,现代的武器装备和军事训练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经济实力的体现。国家只有发展经济,增多财富,才能促进就业,增加福利,才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而这些对于提高政府效率、维护国家稳定,使整个国家保持高度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积极、乐观、进取的民族心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经济实力在国家综合实力中具有核心和关键作用,经济实力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国家实力的强弱。它在国家综合国力中所占的比重也非常高。例如,克莱茵在《世界权力的估量》一书中,将经济能力作为国家实力中物质要素的最基本成分,甚至认为它的具体比重应当占到五分之二。在各类计算国家实力的要素分析中,经济实力所占的比例也最高。例如,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的一项对1997年中国综合国力的分析中,将经济实力的军备竞赛比重确定为36%,在所有八项指标中不但名列第一,而且比第二位的自然资源高出7个百分点。在对其他国家的综合国力测算中,经济实力所占的比重也多在33%~39%之间。体现经济实力重要性的国际实例也非常多,例如,日本和德国之所以能在战后崛起,成为世界上综合国力位居前几位的国家,与它们快速的经济发展所奠定的雄厚的物质基础是分不开的。日本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陷入经济低迷,但由于前几十年良好的经济发展带动了社会、科技、教育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从而使得综合国力的诸多要素都全面增长,维持着相当大的优势。同样,历史上的霸权国家之所以能够维持霸权,就在于它们都具有庞大的经济实力,政治大国一般都是经济大国,从近代的西班牙、荷兰到现代的英国和美国都具有这样的共同点。霸权国家一旦经济增长减速,经济实力下降,那么国力衰退、霸权衰落也就会随之而来。经济实力的变化会导致政治地位的丧失,英国霸权和美国霸权换位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到了20世纪初,英国的经济实力已经被美国所超过。而美国经济在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之后陷入低迷,导致国力大减,也使得80年代美国衰落的声音此起彼伏。但到了9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又迎来了近十年的繁荣时期,国力有了一定的恢复性增长,从而维持了在全球的超级地位。苏联之所以在与美国的争霸中最终败下阵来,并落到解体的命运,学术界一个普遍的看法也是因为苏联的经济没有搞好,对内没有改善人民生活,对外最终被美国的军备竞赛所拖垮。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