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自然环境与国际政治
一、国际政治的自然环境背景
自然环境是指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界,它既包括人类自身因素,也包括非人类的因素,既包括有形的因素,也包括无形的因素。具体而言,国际政治的自然环境主要是指整个地球的自然地理状况、资源分布状况、交通联系状况、种族、民族分布状况等,也包括各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幅员大小、地形地貌以及土地资源、气候条件、人口的数量、分布与构成等。
自然环境对于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影响作用,人类早就有所认识。早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子就曾将地理因素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亚里士多德也十分注重研究地理环境与人的行为的关系,认为靠近海洋的地理气候与希腊城邦国家的商业活动密不可分,温和的气候会对国民性格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布丹也认为气候会影响国民性格和对外政策,北部山区更有助于形成较为严明的政治纪律,而南部的气候不能激发主动性。孟德斯鸠相信,岛屿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维护国家的自由和安全,免受外国的影响和入侵。
人类真正大规模兴起研究自然环境对自身实际行为的影响是在19世纪以后。19世纪末,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兴起,为以环境为主导的国际事务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它认为物种的进化取决于其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这就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进化法则在人类社会和国际社会中的运用。根据社会达尔文主义,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后来创造了人类地理学这一名词,并提出生存空间理论,宣称国家为了获取生存空间必须不断地进行斗争。他的观点后来对豪斯霍弗的观点产生了深刻影响,后者的生存空间、经济自足、突围战略等地缘政治思想直接成为纳粹德国侵略扩张的理论依据。
环境因素中的资源和人口以及人口对资源的影响也决定国家行为体所能实现的目标。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分析了人口增长对国家的影响,认为人口的增长规律是以几何级数增长,而生活资料只能以算术级数增长,人口的增长总是要超过食物的增长,所以如果不对人口加以控制,贫困将成为人类不可避免的命运。霍布斯和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实际上也研究了争夺原材料一类的生产资料等自然资源对国际关系的影响。